为主道而施舍

  为主道而施舍,这是穆斯林的应尽责任。如果说,一般人是以平常心对待施舍的话,那么穆斯林则是以敬畏之心对待施舍。施天课是伊斯兰教五大宗教功课之一。人们说:“穆斯林以拜功来洁净心灵;以斋戒来压制食欲,同情贫者;以施天课来制止贪念,支援贫者。

  伊斯兰教义要求富裕的穆斯林必须施天课,他最少要从他合理开支后的余钱中,拿出2.5%来帮助贫穷人,赞助社会公益,如果他想多施,那末他做的善功愈多,人们对他就愈敬重。

  以不知情者的眼光看,“施天课”似乎是一种类似交纳个人所得税式的经济行为,但在穆斯林那里,施天课实际成为一种纯洁信仰和道德修养的有效方式。施天课者通过施舍克服其自私心和对物质享受的贪慕,建立起了对贫困者的同情心,而接受天课者,不但消除了对富裕教胞的对立情绪,而且还会产生好感,贫富双方在这样的过程中,都增进了对真主的信仰和敬畏之心。

  财富全属真主,人类受托管理

  穆斯林把施舍天课这现实的经济行为升华到信仰的理想高度的原因何在呢?这要追溯于《古兰经》对财富来源的精妙阐释。

  古兰经说:“天地的宝藏只是他(真主)的。”(42:12)古兰经又说:“他使你们中的一部分人超越另一部分人若干级,以便他考验你们如何享受他赏赐你们的恩典。”(6:165)前一节经文说明:真主,他为宇宙的创造者、调养者,当然是万物的主宰,也是天地间一切财富的所有者。而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都是真主委托我们管理的财富,我们只是管理财富的受托者。受托者必须按照所有者的要求来管理财富,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真主的意旨来处理财富。后一节经文说明:真主委托给每个人的财富,有的较多,有的较少。当然全能的真主如果意欲均匀地把财富委托给每个人完全是可以做到的。然而,在自然界,天有阴晴,地有厚薄,时有昼夜,各有其用,不可尽同。人也一样,有智有愚,因而受委托的财富也有多有少,至于财富有多有少之间的差异,则可通过施天课的做法予以弥补。古语说:“天非私富一人,盖托以众贫者;天非私贵一人,盖托以众贱者。”这句话是说,财富拥有较多者,只不过奉真主之命,暂行保管财富,最终还是要把多余的财富周济从多的穷人,热心社会公益,在这方面,每一个穆斯林都应该把自己在世上的物质生活状况看成是真主对自己的考验。古兰经说:“你们决不能获得全善,直到你们分舍自己所爱的事物。”(3:92)施舍是获得全善的必要备件,所以,施舍就与施主的自身修养、又与施主自身的最终命运联结在一起了。由此所组成的利益链,使虔诚的穆斯林们为求全善而终身慷慨施舍。一位哲人在教诲后代时,曾用了这样一个比喻:假如国王叫一个仆臣去施斋,而这个仆臣并未照办,却把斋品都吞吃了。国王知道后,定然会惩罚这个臣仆。同样的道理,假如,财富拥有者只顾自己安闲逸乐,而不去施舍行善,那么,至高无上的真主也定然会惩罚他的。读了这个故事,人们是可以体会到施天课在穆斯林心中的地位。

  戈伦沦陷警例 施舍要早实施

  古兰经说:“你不要羡慕我用以供给他们中各等人享受的,那是今世生活的浮华,我用来考验他们。”(20:131)这节经文说明:真主供给我人享受的财富,是用来考验我们是不是一个为主道而行善的信士。我们决不能把享受的财富引以为荣。因为,当我们不为主道行善时,真主随时都会收回我们享受的财富,从而使我们反乐为苦。这一点可以从古兰经中所载的戈伦故事来证明。古兰经说:“戈伦的确属于穆萨的宗族,但他虐待他们。我曾赏赐他许多财宝,那些财宝的钥匙是几个力士所不能胜任的。当日,他的宗族对他说:‘不要狂喜,真主确是不爱狂喜者。你应当借真主赏赐你的财富而营谋后世的住宅,你不要忘却你在今世的定份。你当以善待人,像真主以善待你一样。你不要在地方上玩弄是非,真主确是不爱玩弄是非者。’他说:‘我获得这项财富只是因为我有特殊的知识罢了。’难道他不知道吗?在他之前,真主所毁灭的各世代的恶人,有比他的能力更强、积蓄更多的。犯罪的人,是不必加以审问的。戈伦曾盛装出游,以豪华夸示自己的宗族。爱今世生活的人说:‘但愿我们获得弋伦所获得的(财富),他的确是有大福分的。’有学识的人说:‘伤哉你们!真主的报酬,对于信诞而且行善的人,是更好的,只有坚忍的人得享受那种报酬。我使他和他的房屋沦陷在地面下,他没有党羽协助他抵抗真主,他也不能自卫。昨天羡慕戈伦境遇的人说:‘你不见吗?真主要使哪个仆人的给养宽裕,就使他宽裕;(要使哪个仆人的给养窘迫),就使他窘迫。假如没有真主对我们的恩典,他必使我们沦陷在地面下。你不知道吗?孤恩的人,是不会成功的。”(28:76—82)

  戈伦和他的财富都被沦陷在地面下,这样的结局对孤恩的富人是一个警告!他们受真主的恩典,却不遵道行善!于是真主在一转瞬之间就收回了他的恩典。他们纵有绝大的智慧,怎能与真主抗衡呢!再看世上的富人,有几个能世代相传,永久保持富有的呢?迟早有一天,他们的财富都会不归他们所有或是转属别人,或是归属于天下人。历史证明,私欲愈重的人,灭亡也愈快。昔日秦始皇妄想把江山传到万代,销毁了天下的兵器,以防百姓举兵作乱,结果,传到秦二世,秦朝就灭亡了。起义者都是手无寸铁的平民。私欲者虽用尽心计,怎能胜过天命呢?古兰经说:“任何人都不知道自己将死在什么地方。”(31:34)这节经文说明:人的一生,全听天命;未来的吉凶,非人所能逆料。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尚没有自主之权,生死均须听天命,而对于身外之物,却在那里斤斤计较,吝啬成性,不肯将多余的财富分济贫穷人,真是愚不可及!对于吝啬者,古兰经说:“吝惜真主所赐的恩惠的人,绝不要认为他们的吝啬,对他们是有益的。其实,那对于他们是有害虫。复活日,他们所吝惜的(财产),要象一个项圈一样,套在他的颈项上。”(3:180)

  有人会说:“我并非不想行善,主要是我正值壮年,我想过几年再行善,那时,我的财富更多,我将行较大的善举。”然而一般来说,人们对于财富的欲望是贪得无厌的。有了十万期盼百万,有了百万,又期盼千万但是人的寿命却是短暂的,而且如上所述,寿命不能自主,万一遭遇不测,临死之前,再想行善,那么这时的行善就不同于平时行善了。穆圣曾说;“平时施舍一金,其贵重胜过临终时施舍百金。”因为平时行善,是出于真诚,而临终时行善,是出于自己即将归于真主,为免受惩罚,企图通过施舍来自救,是出于自私之心。当然,临终行善,虽然功德较小,也是可嘉可贵的,如果行了大善,真主也会给予厚赏,不负他的仁爱之心。然而也有临终时神志不清,甚至不能说话,最终未能偿其宿愿,而溘然长逝的,那样的话,岂不追悔莫及。所以古兰经说:“死亡降临之前,你们当分舍我赐予你们的,否则,将来尚未分舍的人说:‘我的主啊!你为何不让我延迟片刻,以便我有所施舍,而成为善人呢?但寿限一到,真主绝不让任何人延迟,真主是彻知你们的行为的。”(63:10—11)因此,当你有善愿时,应当立即施舍,实现自己的善愿,不要推迟到明天,要知明天还有明天,机会逝去,将会铸成一生大恨,人们常说,善要修,德要积,说明善和德,全靠平日修的和积的,因为修可以成大德,平时不做临终才做,犹如临渴掘井,不但事倍功半,而且能不能取得水,尚无把握,因此穆斯林应警惕这种情况,应早日为后世作准备。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施舍财富,救济他人,表面上看,财富减少,似乎是一种损失。其实愈是施舍济人,积修的功德就愈大。古兰经说:“为主道而施舍财产的人,譬如一个农夫,播下一粒谷种,发出七穗,每穗结一百颗谷粒。真主加倍地报酬他意欲的人,真主是宽大的,是全知的”。(2:261)播下一粒谷种,收获700颗谷粒,这是真主赐予施舍者的丰硕报酬,可见施舍的人将来的结局是最好的。

  世界上有着众多的人群,有的富裕,有的贫穷,真主通过贫富来考验人心。真主为了不使贫穷者无以为生,也为了不使富裕者过分盈溢,犹如人的身体,过瘦过肥,都对健康有害,于是要求富裕者施舍多余的财富弥补贫穷者的不足。这样安排,对富裕者来讲拿出小部分的资产,生活毫不受影响,而对贫穷者却得到了温饱受益非浅。对于遵行主道的人来讲,乐于施舍是不言而喻的。古代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从事畜牧,积累了万贯家财,他说:“家有万贯财产,可贵的是济贫救急,否则,就成了守财奴了”。于是,他把多余的家财都施舍出去。马援的事绩名垂青史,千古传为美谈,成为后人的楷模。反过来说,如果富裕者私欲很重,无视贫穷者的疾苦不关心社会公益,一味聚财,肆意享乐,造成贫富两极分化。穷困者为饥寒所迫,难免铤而走险。明末李自成攻陷京城后,把富人抓起来,用巨镬冶金,迫令他们说出藏财之处。富人稍有犹豫就把熔化的金水灌入口中,让这些嗜金如命的守财奴,尝一尝金子的味道。这些守财奴,毕生积聚,耗尽心血到头来只是为他人代劳,可叹!古语说:“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即:仁者以散财致福,不仁者以聚财招祸了。伊斯兰教号召“为主道而施舍”正是要穆斯林以财发身,而不要以身发财。施舍者不仅在后世会得到佳美的报偿,而且在现世则决不像守财奴那样感到‘恐惧’。施舍者可以通过施舍而减少财富压力所产生的精神负担,从而达到心理平衡。一份资料表明,巴西一名医生曾对照583名被指控犯有贪污受贿罪的官员,和583名廉洁官员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前者中60%的人患心脏病、脑缢血等到致死,而后者的比例仅为16%,他经过十年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卷入贪污腐败的人容易得病死亡。这个现代的医学调查说明,穆斯林为主道而施舍就是为两世吉庆而施舍。通过施舍人们不但在今世净化了心灵、精神上心安理得,而且还为后世积累了功课,享受到最终的善果,既做到荫道与人为善又可以自身受泽,仁智之士一定会乐此不倦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