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的人性与道德 (下)

  四、一视同仁维护公道

  以上两段启示(古兰经,4:135;5:8)的核心精神是对任何人都应当一视同仁“维护公道”,“秉公作证”,对待穆斯林和对待非穆斯林是同样的人性和态度,体现真主普慈众生的仁爱和慈悲之心。 根据真主在《古兰经》中的启示,我们可以把伊斯兰维护公道的博爱精神归纳为以下九条原则。

  1、遵守和履行各种契约、合同、协议、条约(5:1)。

  2、宽恕别人对自己无意的伤害(14:4)。

  3、保护非穆斯林的生命和财产,只要有所求,甚至对方曾经是敌人(9:6)。

  4、与非穆斯林共同合作奉行善功,但不许可联合作恶(5:3)。

  5、向非穆斯林传播伊斯兰,耐心劝导(16:125)。

  6、不许可强迫信仰(2:256)。

  7、尊重他人信仰,不可伤害信仰的感情(6:108)。

  8、对非穆斯林应有区别对待,许可广泛结交并且与他们和睦共处,只有对伊斯兰和穆斯林明火执仗的敌人除外。 《古兰经》说:“未曾为你们的宗教而对你们作战,也未曾把你们从故乡驱逐出境者,真主并不禁止你们怜悯他们。 公平待遇他们。真主确是喜爱公平者的。 他只禁止你们结交曾为你们的宗教而对你们作战,曾把你们从故乡驱逐出境,曾协助别人驱逐你们的人。谁与他们结交,谁是不义者。”(60:8-9)

  9、穆斯林从民众普遍的利益考虑,允许同敌人签订和约。 《古兰经》说:“如果他们倾向和平,你也应当倾向和平,应当信赖真主。 他确是全聪的,确是全知的。

  如果他们想欺骗你,那么,真主必能使你满足,他将以他的援助和信士们辅助你们。”(8:61-62)

  五、善待亲属周济贫寒

  伊斯兰的社会体制以家庭为基础,而家庭成员和亲属之间的互相恩爱、和谐、怜悯、互助和关怀是维护家庭的感情力量,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伊斯兰承认家庭的建制是人性的基本需要,而家庭关系的维持是每个成员在自己位置上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礼仪,伊斯兰对此都有详细规定,例如孝敬父母、慈爱儿女、夫妇互敬互爱,疼顾亲属。 仁爱之心使家庭和亲属成员关系密切,感情深厚,水乳交融,而且辐射血缘亲情之外所有的人,如邻居、孤儿、寡妇、老人、病人、旅客、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同舟共车的旅行伙伴、未曾谋面的灾民、难民、移民和遭遇意外不幸的人、流离失所和饥寒交迫的国外民族。 穆斯林对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都有责任伸出温暖和援助的手,将同样获得真主的回赐和报赏。

  善待亲属和周济贫寒是伊斯兰人道主义的重点内容,须有专题论着的讨论和阐述,因为本论文的篇幅有限,这里只作简单的概述。 不仅如此,穆斯林应当善待亲人和对众人表达仁爱之心,是伊斯兰社会文明的一个重大方面,从古到今有许多专门论着详谈这个话题,例如马尔旺'易卜拉欣的名著《伊斯兰的道德与行为》,1986年新德里版;穆罕默德'尤素夫的《伊斯兰的生活礼节》,1979年拉合尔版;乌斯塔兹'易斯玛伊的《伊斯兰的伦理与道德》,1981年马尼拉版。 这些都是现代伊斯兰专家们长期研究的巨著,常见于学术界图书目录,因此,在本论文中,诚然无可奈何,没有复赘的篇幅。

  六、伊斯兰伦理道德根深叶茂

  伊斯兰的人性与道德,是容易看到的社会现实,是对每一个穆斯林的品格规范要求,在这些道德原则之下,穆斯林的言行有制可依,有礼可遵,展现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构成了一个美好的穆斯林社会氛围。 但是,这些社会现象和个人礼仪并非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受一些地方的习惯传统,由少数道学文人的思想左右,而是可以追根究底,探求伊斯兰文明和社会规范的根源。 这样,对穆斯林社会的任何礼仪、伦理规范和道德行为,就不是单纯的表面化现象,而是与共同的伊斯兰价值观、人生观和宇宙观紧密联系,既不神秘离奇,也不杂乱无章,一切扎根于认主独一的信仰,形成顺理成章的合理文化体系。

  在伊斯兰人性与道德的研究中,有许多常见 ;的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从宏观上看到明确的纲目,条理分明。 例如,“泰格瓦”(taqwa),意思是对造物主的认识和人类生存意义的理解,表明了主与人的关系,意识到真主对每个人的仁慈、权威、威严和公正。 因此,泰格瓦是一个穆斯林信仰层次的精神尺度,深浅有别,因人而异。 泰格瓦深的人信仰必定坚定,认定为主道奋斗的目标,不计较个人得失,泰山压顶不动摇,艰难困苦不变心,因为他的乐趣就在于时刻记念真主“吉克勒”(dhikr),把一切困苦都看作是真主的考验,对自己心灵的净化。 泰格瓦表现的人性是在敬畏真主之中的行为指导,对真主忠诚,斋拜不撇,时刻以经训提醒自己,对家属和民众善良仁慈,绝无自私,助人为乐,努力为社会和他人奉献,克制人性中低劣的私欲“哈瓦”(hawa),心向光明,五官躲避邪恶。 高贵的品格来自对真主的敬畏和忠诚“伊克拉斯”(ikhlas),绝无口是心非的虚伪和当众表演的姿态,因为他的一切思想只有顺从真主的命令,克制真主的禁止,唯以德性而从之。善良发自内心“嘎尔伯”(qalb)的真情实义,不论明处或暗处,都感觉到真主在冥冥之中观察自己短暂的闪念和细微的行为,惧怕真主的惩罚,淡薄名利和享乐,胸怀坦白,光明磊落,只望取悦于真主,为后世快乐积累善功。 这就是伊斯兰信士的良知,由此而生的道德品行汇集成一个美好的伊斯兰社会,所有的人,善良都由真诚的信仰而来,互相以此勉励,以此监督,以此评论,全世界的穆斯林一体遵照,无有例外。

  信仰的泰格瓦不是特殊训练的结果,也不是思想改造的成就,而是发自内心的愉快 ,这就是真主造化的原始人性的本质。 伊斯兰的教育和引导,只是防止邪恶的干扰和消除腐败文化的污染,有些人从小开始容易习惯这样朴素的善良人性;也有些人浪子回头,返回到自然的纯洁心灵,他们都是愉快的人。 真主派遣的历代侍者从来没有强人所难,武力征服,无不以理性教化愚昧的民众,引导万众归心,创建良好道德风尚。 《古兰经》说:“他们信道,他们的心境因记忆真主而安静,真的,一切心境因记忆真主而安静。”(13:28)

  信仰真主是人性的本然,因为真主在造化人类之初,人类的灵魂和理智承认了真主是造化万物和掌管万物的主宰,表示必须服从真主的命令。 《古兰经》说:“当时,你的主从阿丹的子孙的背脊中取出他们的后裔,并使他们招认。 主说:‘难道我不是你们的主吗?’ 他们说:‘怎么不是呢? 我们已作证。’”(7:172)

  凡是有信仰理智的人,都很明确自己的归宿和前途,必然回归到真主那里,面见真主。 到那时,“惟带着一颗纯洁的心来见真主者,得其裨益。 乐园将被带到敬畏者的附近。”(26:89-90) 真主对敬畏者许诺说:“安定的灵魂啊! 你应当喜悦地,被喜悦地归于你的主。”(89:27-28)

  七、人性在道德中升华

  繁华的社会,复杂的世界,庸人为酒色财气而追逐,而烦恼,这些邪恶的诱惑是对人性的磨练和考验,人的理智在自由的奋斗中维护自己纯洁的灵魂,高贵的人性是在道德的实践中得以升华。 泰格瓦和哈瓦,两种势力的斗争;泰格瓦是正信的力量,而哈瓦是私欲和贪婪的邪恶,时刻都在一个人的精神中较量。 敬畏真主的人确有能力以正压邪,光明正大,高风亮节;而不信道者随着私欲漂流,生活在邪恶的深渊中,心灵黑暗,人性卑劣,精神腐朽和病态。 真主告诫信士们:“凡培养自己的性灵者,必定成功;凡戕害自己的性灵者,必定失败。”(91:9-10)

  人性的命运是个人自己的责任,真主派遣使者的教化和引导,是要每个人珍惜自己的人性,保持性灵如清澈明镜,最后获得真主喜悦地召唤。 《古兰经》说:“至于怕站在主的御前受审问,并戒除私欲的人,乐园必定为他的归宿。”(79:40-41)

  八、穆斯林社会就是集体生活

  每个星期五的主麻聚礼是穆斯林的固定日程,一个星期有这样的一次聚礼,体现集体的精神,得到集体的慰藉,听伊玛目宣讲和互相鼓励,都是提醒人性的本质和道德的责任。 每个聚礼日的成就显现在泰格瓦的一次提升,因而加强记念真主,克制私欲,弘扬正道。 穆斯林社会的学校教育,父母对年幼子女的教育,都必以德育为首要任务,培养合格的穆斯林社会成员。 星期五聚礼是面向全社会的普遍教育,无论老幼,是每个人进入坟墓之前的每周功课;父母主持的家庭教育和穆斯林学校的教育是防止穆斯林的青少年受到邪恶的社会诱惑,并且帮助他们建立心灵自卫的堡垒,永远做一个有责任感并且道德高尚的人。

  现代社会对穆斯林的文明有 ;许多明显的威胁和破坏,其中破坏力之一就是把礼拜和记念真主转变成毫无意义的仪式和迷信,使伊斯兰变质,失去民心和实际意义。 破坏力之二,是穆斯林的家庭教育在与社会压力的争夺战中失衡,父母工作忙,放弃耐心教育的责任,而社会的诱惑力因此更加得逞,年青的穆斯林甘愿成为物欲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奴隶。 他们在西方渲染的全球一体化神庙中找到了更多的崇拜偶像:金钱、地位、酒色、明星、款爷、政治骗子。

  穆斯林社会是在伊斯兰文明指导下的一个完美集体,最能体现伊斯兰教化的纯洁人性,其中以伦理和道德为聚合力,共同遵守真主的法度,参加集体的奋斗。 伊斯兰的学者、伊玛目、教师和穆斯林社会的领导人和工作者的重大责任是加强穆斯林社会的集体精神,加强伊斯兰的人性和道德教育,特别是生活在西方社会中的穆斯林少数民族。 我们的目的不仅是珍视我们的伊斯兰信仰,保护穆斯林社会和文明,而且向其他民族和文明的人群示范,希望他们理解我们文明,赏识我们的行为,共同对社会做有益于全人类的贡献。

  (阿里译自Speech by Dr Kamal Hassan at the Islamic Conference in Auckland,New Zealand,伊光编译)

伊斯兰的人性与道德 (上)

 

伊斯兰的人性与道德 (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