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觐是一次人生心灵的旅程

       在希吉莱历第十年的一次朝觐中,在阿拉法特山有一名跟随先知穆圣去朝觐的弟子从骆驼背上摔倒在地。  这头骆驼移动脚步时,踩着了他的头颈,他当场气绝身亡。  当时,先知穆圣得知后说:“用清水参上酸枣给他洗身体,就用他朝觐时穿的两片戒衣裹身。  不要掩盖他的面孔,也毋须用樟脑,因为他将在复活日,以他身前高呼应召词的姿态直接归宿到真主那里。”《布哈里圣训集》和《穆斯林圣训集》    先知穆圣还说过:“被真主接受的朝觐,所得的赏赐是天堂。”   在复活日,所得的真主恩赐是进入天堂,是人类向往的最终、也是最高的赏赐。

       在《古兰经》“朝觐章”(第22章)中,开头的两句经文说:“众人啊!  你们应当敬畏你们的主,复活时的地震确是一件大事。  在那日,你们看见地震下每个乳母都被吓唬得忘记了婴儿,吓得每个孕妇都要流产;你把人们看成醉汉,其实他们并非是醉汉,而是因为真主的刑罚是严峻的。”(22:1-2)      经文提醒世人,复活日即将临近,根据许多圣训的说明,复活日来临之前,地球上的预兆是天翻地覆的大灾难,如火山爆发、地震与海啸,城市毁灭,尸体遍野,人们表现出各种恐惧的姿态。

       人们只有能力看到生,而对死亡的归宿却不可思议。   有许多种的宗教和哲学对死亡设想了各种解释,希望给这个古老的疑问一个满意的答复,也有哲学家对死后情形不敢妄言。  其实,人终有一死,伊斯兰十分坦诚地告诫所有的人,死后的灵魂继续存在,将回归到真主那里。  但是,死后的人同他在出生时已大不相同,判若两人,因为增加了他不平凡的人间经历,许多事,必须向真主交代。  朝觐列在五大功修之末,因为需要有更高的信仰领会,在感觉到朝觐迫切性时,正是信仰觉悟成熟的表现,决心告别家中的温暖和舒适踏上朝觐的征途。 《古兰经》中所有朝觐的经文都确切地指明一个概念,朝觐是复活日的演习,让活着的人看到复活日的情景。  朝觐的人,不论乘坐什么车辆、牲畜或飞机,都须经过数百公里的大沙漠,难熬的酷热,无情的风沙,寸草不生,渺无生气,突然间来到了山谷中的麦加城。   相约而来的世界各国朝觐者,都穿着同样的戒衣,这里没有地位高低或贫富差别,也没有种族贵贱或男尊女卑,所有的人都平等地站立在天房之下或阿拉法特山平原上。 一切都是复活日的情形,漫山遍野的朝觐者代表了全人类,同一归宿,相会在一个地方。

       当今的旅行条件确实同古代不同,不必在茫茫的沙漠里布行数月,或者乘坐老式船舶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漂泊几十天。  现在旅行有飞机,轿车有空调,住宿有宾馆和餐厅美食,豪华的五星级宾馆可与古时候的皇宫相媲美。  但是,旅行条件的改善,并不应当减弱朝觐的内心体会,因为朝觐旅行应付出的最高贵代价是内心里的诚信。  《古兰经》说:“你们当以敬畏做旅费,因为最好的旅费是敬畏。  有理智的人啊!  你们当敬畏我。”(2:197)    当年大学者布哈伊姆.阿基利结伴旅行去朝觐的时候,举目所见眼前浩瀚无边的沙漠,他泪流满面,感慨万千地说:“这就是生存的意义。  眼前的沙漠使我理解人生的道路多艰难,我将一步一步走向真主,我们的最后归宿。”

       完成朝觐功修的人获得一个荣誉的称号“哈吉”,这在经训之中没有依据,只是古代穆斯林社会的习惯。  朝觐在当时的涵义是,出门奔向真主的天房,要有死于旅途的打算和决心,难得归来。  所以,许多地方的穆斯林,对行将远行去朝觐的人,全村举行送行仪式,无异于送君远征作战,非常之悲壮。   所以能顺利完成朝觐而安全回来的人,被视为英雄豪杰,他们自己也特别珍视别人的尊重,从此一生尽心于信仰的功修,在地方上成为众望所归的典范。  今天的朝觐旅行没有那么艰难和危险了,首先应当感谢真主的恩典,许可我们采用所有快捷和安全的交通设施和舒适与方便的生活安排。   我们坚持朝觐“最好的旅费是敬畏”,朝觐回来的哈吉还是一样的高贵,更不会影响个人痛改前非的模范表现。  旅途时间短和舒适也是考验,例如不会因为住在有空调的宾馆里和席梦思床上就忘记了按时的礼拜,或只顾旅行响了而忽略了一路祈祷和赞颂真主。  朝觐不会因为交通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了朝觐的本质,变成游山玩水的旅游或海外观光凑合热闹。 所以,现代的朝觐,更应把朝觐前的精神准备和思想认识强化提高,照样可以获得跟古人一样的伟大成就。 先知穆圣说:“凡是完成朝觐的人,而且在旅途中没有发生淫乱行为,没有明知故犯的错误,没有发生盛气凌人的争吵,他回到了家乡,带回了一颗纯洁无瑕的心灵,如同新生的婴儿一般。”《布哈里圣训集》

       现代的朝觐条件,是对朝觐者的更多挑战和考验。   朝觐固然是重要的功修,但是并非所有穆斯林都能有条件做到。  具备了物质条件去朝觐的人未必能获得真主的完全接受而享有全部恩赐,因为其中有些人为朝觐金钱消费准备得多,而精神准备得少,甚至不明白为什么去朝觐。  这样的人收获就少,费钱、费时又辛苦,不值得此行,不如到星马泰逛一圈。  许多年前,在朝觐礼仪的“投石”场,一个人说,看看漫山遍野都是朝觐的哈吉。  当时有一位老者对他说:“你说得不对,不可能都是哈吉,因为其中有不少人只是旅行者。”  这样的人当然是少数,绝大多数朝觐者都十分认真和虔诚,出发前认真学习朝觐知识,不仅在物质和旅费上有充份准备,而且精神上的准备更加充份,举意准备足了“最好的旅费”敬畏真主,用心去朝觐。   圣训说:“求知,是每个穆斯林男女的天职。”  一生难得的一次朝觐,如果没有知识就敢出发,举意不纯,难怪真主不喜欢,朝觐的收获不甚了了。

       穆斯林必须认真学习,布哈里伊玛目曾说:“先应有知识,然后才有主见和行为”,这是伊斯兰的知行观。   他说,这个认识是来自《古兰经》的启示:“你应当知道,除真主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你应当为你的过失而求饶,并应当为众信士和众信女儿求饶。”(47:19)

       此外,凡是真心从事一件善功,或认真去做某种功修,都必须增加礼夜功拜,使自己在夜阑人静万籁无声时同真主单独在一起向真主交心。   真主在向他的最后使者派遣使命之初,命令他必须夜间礼拜,真主说:“披衣的人啊!  你应当在夜间礼拜。”(73:1-2)

       曾经有一名年青人,要求伊玛目艾赫迈德收他为徒,他想学习伊斯兰经典。  伊玛目艾赫迈德同意把他留宿在自己家里。  夜里,在他的床头放了一罐清水,在做晨礼的时候,伊玛目去到他的卧室看到一罐水没有用过,他心里就明白,这个小伙子贪睡,夜间没有起床礼拜。 伊玛目很不满意地对他说:“你来求知,但夜间无拜功,说明没有诚意。”

       古代大学者伊本.马苏德也是一位讲学的导师,他要求学生求学,必须敬畏真主,礼夜功拜。 有一次一名学生说:“我们缺少睡眠,实在起不来在夜间礼拜。”   老师说:“起不来礼夜功拜,是你的罪过太沉重。”   他指导学生们说,如果决心认真学习,就必须多做都阿宜,祈求真主饶恕和引导。

       朝觐是功修,也是学习,而且必须首先学习,决心学习和功修就必须认真,礼夜功拜,虔诚忏悔和祈祷,做到用心去学习,用心去礼拜和朝觐,在心灵中深刻修练和变化,发生脱胎换骨的自我改造,获得新生婴儿那样纯洁的成果。  朝觐的功修来自于真主的命令,朝觐的礼仪来自于先知穆圣的教导,朝觐的机会年年有,朝觐者从世界各地涌向天房。  不论过去的交通不便路途艰难,或者今日交通快捷生活舒适,旅途的艰难和舒适都是朝觐的考验,都可以获得同样的收获。  物质世界时刻都在变化,先知易卜拉欣时代的朝觐同先知穆圣时代的朝觐绝不会一样,在同一时期也不尽相同譬如去年艰难今年容易,但服从真主的命令没有改变,以朝觐提升品性的功修没有变。  这就是绝对真理。  朝觐的准备从学习开始,朝觐的最好的旅费是敬畏,因为朝觐是信士难得的一次心灵的旅程。

       (阿里编译自Hajj,the Journey of Hearts by Muhammad Al-Shareef)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