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疏远信仰是自我毁灭

       全世界的穆斯林属于一个民族“稳麦”,以其优秀的行为成为世人的榜样,内部的凝聚力来自坚定的信仰:认主独一,穆斯林的言行均以遵循真主的许可和禁止为规范。   全世界的穆斯林,都如此荣幸,心灵有归依,言行有准则,犹如众星围绕着太阳旋转,每个人有他自己的轨道 ——事业与善功。  天下穆民是一家;五方四处的信士,互相心连着心,心心相应,形成世界一个特殊的人群,

       《古兰经》说:“信士们确已成功了;他们在拜中是恭顺的,他们是远离谬论的,他们是完纳天课的,他们是保持贞操的 —— 除非对他们的妻子或从属,因为他们的心不是受谴责的;此外,谁再有所求,谁是超越法度的 ——他们是尊重自己所受的信托和自己所缔的盟约的,他们是谨守拜功的;这等人,才是继承者。”(23:1-11)

       这段经文,归纳了一名真诚信士(穆斯林)的重大责任,首先他谨守拜功,在崇拜中向真主表现恭顺,然后是他对家庭和社会的各种责任和义务。  凡是穆斯林都应当这样,没有贵贱之分,人人都应对如此行动;在向真主表现恭顺的前提下,互相之间结合成关系密切的情义网络,形成了一个社会团体 ——穆斯林稳麦。  曾经有弟子向先知穆圣求教,怎样生活,他回答说“艾德-丁,安-纳斯哈”(Ad-Din An-Nasiha)   ,意思是说:“做任何事,都必须真诚。”   不论是信仰的功修或日常行为,都应当严肃认真和真心诚意地把事情做好。

       《古兰经》说:“你们当崇拜真主,不要以任何物配他,当孝敬父母,当优待亲戚,当怜悯孤儿,当救济贫民,当亲爱近邻、远邻和伴侣,当款待旅客,当宽待仆人。  真主的确不喜爱傲慢的、矜夸的人。”(4:36)  

       每个人都曾经做过一些好事、善事、对社会奉献的事。  作为穆斯林,不能满足于“曾经”或“偶尔”做一些好事,而必须事事成功,有善意,有诚意,有实干精神。  因为,穆斯林把做好事看作是对真主的崇拜,向真主的承诺,执行真主的命令。  这些好事,不是可做或不做,而是必须做,毫不犹豫,不考虑个人得失,不需要别人报答,也不是为了扬名立万,只为取悦于真主,向真主表示敬畏,所以好事出于真心,出于信仰,出于敬畏真主的愿望。  这些善功,根源在于“崇拜真主”,是真诚信仰精神盛开的鲜艳花朵。 这样的精神表现在每个穆斯林身上,表现在穆斯林的家庭和社会中,形成了穆斯林的脾气、性格和风尚。

       先知穆圣说:“(什么是信仰?)   信仰可以有七十个分支,其中至高无上者是作证万物非主唯有真主,而其中最低限度者,是从人们行走的道路上清除伤害。”《阿布.达伍德圣训集》  “七十”可能是一个比喻的数字,概括了各种行为和活动,都是信仰的表示。  由此可见,伊斯兰没有把信仰只局限在礼拜的殿堂之中,而是扩大到日常生活领域的各方面,每个行动都表现了虔诚的信仰精神。  这就是穆斯林对信仰应有的理解和执行,把崇拜真主和日常生活的道德、品行和追求结合成一体,自我创造成一个完美的人,有道德的人,对社会有益的人。

       正道信仰的纲领是作证“万物非主,唯有真主”,提纲挈领制约所有信仰的分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连接成一个精神整体。  个人所有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对生命价值的认识、理解和行动,把个人置于全社会之中,发挥个人功能,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分子。  根据穆斯林的观念,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是顶起穆斯林稳麦大厦的一块砖石。   假如穆斯林只承认信仰独一无二的真主,而于社会无功,他没有真正实现信仰,因为空话不是信仰,信仰是实际行动。  我们可以想一想,伊斯兰的各项功修,都有社会化的教育意义,训导穆斯林必须把个人行为同社会利益保持一致。

       例如礼拜。  《古兰经》说:“你当谨守拜功,拜功的确能防止丑事和罪恶。”(29:45)

       例如斋戒。  《古兰经》说:“信道的人们啊!  斋戒已成为你们的定制,犹如它曾为前人的定制一样,以便你们敬畏。 … 斋戒对于你们是更好的,如果你们知道。”(2:183-184)   先知穆圣对守斋戒的人说:“如果你们不背离(同真主的)盟约,而且忠诚执行,否则,你们的饥渴全然无益。”《布哈里圣训集》   斋戒是形式,通过斋戒加深对真主的敬畏,改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增强怜悯心和仁爱精神,这些实际行动才是同真主盟约的内容。

       例如天课(则卡特)。   《古兰经》说:“你要从他们的财产中征收赈款,你借赈款使他们干净,并使他们纯洁。 你要为他们祈祷;你的祈祷确是对他们的安慰。  真主是全知的,是全聪的。”(9:103)

       例如朝觐。  《古兰经》说:“你应当在众人中宣告朝觐,他们就从远道或徒步或乘着瘦驼,到你这里来,以便他们见证他们所有的许多利益。”(22:27-28)    先知穆圣教诲他的弟子们,朝觐的功修,有许多社会条件,只有完成了这些条件的朝觐才是有效的功修,可以从真主那里获得豁免一切罪过的报赏。 先知穆圣说:“凡是去朝觐的人,他在路途中没有愚蠢的表现或明知故犯的邪恶,他返回后将如同新生婴儿一般纯洁。”《布哈里圣训集》

 

       穆斯林必须遵循的这些信仰功修,每一项不是避开人世的孤独或隐居的修炼,而都是比平常更加同周围的人保持密切关系,展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所有的伊斯兰信仰功修都是在锻造信士更纯的社会功德和高尚人性,如对他人慈祥、仁爱、坚忍、施舍,成为人群中的优秀榜样。  伊斯兰的信仰功修,不只是对少数“精英信徒”的要求,如道长、神父、主教或法师什么的,而是对所有的信士,一律平等,每个心愿敬畏真主的人,都应接受同样的严格要求,完成同样的功修,承担同样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所以,每个穆斯林都是崇高稳麦大厦的坚强砖石,担负着社会重任。

       在穆斯林的稳麦之中,没有信士阶层的高低,伊斯兰不承认通灵的巫师、天之骄子或上帝的选民,只有真信和伪信的区别。  所谓的真信士和伪信士,也绝不是从外部判定的标签,而是个人的选择和决心,因为每个人信仰终极的成效是由真主判决,是个人只对自己负责,与别人不相干。  真诚的信仰就是实际行动,来不得半点虚假,因为在复活日一切善恶行为都将得到明示。《古兰经》说:“你曾见否认报应日的人吗?  他就是那个呵斥孤儿,且不勉励人赈济贫民的人。”(107:1-3) 

       穆斯林的信仰,把个人的功修同社会利益密切相关,敬畏真主的真诚只有在善待社会大众中体现出来,因此,穆斯林社会必然是一个有信仰的社会。  有些地方把穆斯林的概念改换成“民族”、“种族”或“家族血统”,废除了伊斯兰基础教育,坚持信仰功修的人受到歧视和虐待。  这是对伊斯兰信仰文明的严重歪曲,偷梁换柱,转移目标,恶毒地强行把穆斯林社会改造成世俗化,把有信仰的人群孤立起来,对他们丑化、矮化、边缘化,削弱他们的影响,逼迫这些有信仰的人“逐渐消亡”,使全体“穆斯林”都变为敌视宗教的无神论者。

       本文从伊斯兰信仰的本性上分析了认主独一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证明伊斯兰是人类最完美的宗教,信仰与生活或者宗教与社会,两方面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假如穆斯林疏忽了信仰,疏忽了信仰与生活的密切结合,这就是病入膏肓的症状,说明实际上是误入歧途,陷入了受骗上当的迷误。  穆斯林失去了信仰,疏忽了联系实际的功修,就是自我否定,自我毁灭,无异于慢性自杀,导致穆斯林社会变成空虚和假象。  一座宏伟的大厦,其中的砖石全被腐蚀和风化了,它的命运必将是坍塌,变成废墟。

       (阿里编译自Social Dimensions of Faith by Khalid Mustafa Abdul Kader)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