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进 陈 埭

  陈埭是福建省晋江市的一个乡镇,分布于四境、江头等7个行政村的2万回族人,绝大多数是丁姓,这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丁氏回族在海外还有3万多人的华侨群体,分布在港澳台地区和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改革开放的20年里,陈埭的经济迅速崛起,1999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9亿元,在福建省小有名气。近些年来,陈埭回族与中东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在逐年上升,陈埭生#的旅游鞋,在中东地区销路一直很好。

  陈埭丁姓回族民族意识特别强烈,但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2了逃避封建统治者的迫害,隐藏信仰,隐瞒民族身份,逐渐汉化了。

  这是一段惨痛的不堪回首的历史。

  在陈埭镇,有一个建筑颇2宏大的丁氏祠堂。在祠堂大门的门楣上,雕刻着一个鸽子的图案,在鸽子图案的两侧,各有一行古体阿拉伯文镂刻在横柱上。仔细端祥,发现那鸽子的图案是用阿文“太思米”拼成的。在陈埭清真寺一楼会议室的正墙上,在丁氏祖坟的墓碑上,都有这个鸽子的图案,图案的一侧或下方配有“百代瞻依”几个字。在丁氏家族一切重要的场合,总有这个鸽子的图案和“百代瞻依”几个字,它已经成了陈埭回族的标志。

   陈埭回委会副主任丁桐志先生告诉我们,丁氏家族世居泉州,是阿拉伯穆斯林的后裔,先祖是元代著名政治家赛典赤·詹思丁。阿拉伯、波斯商人早在唐代就已在泉州经商,宋元时期达到鼎盛状态。史书形容当时的盛况,有“市井十洲人”之称。当时,泉州城里一半以上的人口是穆斯林,曾有过7座清真寺。负责管理海上贸易的市舶司的最高长官,一直由一位叫蒲寿庚的穆斯林担任。宋元时期,泉川穆斯林形成了蒲姓,丁姓和郭姓几个庞大的家族。据泉州海上交通史博物馆馆长王连茂介绍,阿拉伯商人在当地娶妻生子,繁衍后代,据当时的情况推测,现在大多数泉州人,都有阿拉伯穆斯林的血统。

  元朝末年,泉州发生十年战乱,色目人(阿拉伯、波斯人)大遭迫害驱逐。穆斯林或遭屠戮,或逃往海外。而丁氏祖先则率族人避居陈埭海隅,围海造田,“隐代耕读于其中”。2保性命,被迫放弃信仰,“祖教渐移,民俗渐变”,迄今已六百余载了。

  在明代,丁氏家族不断有人进入仕途,最高官职达刑部侍郎、户部主事等。明朝的强制同化政策首先自丁氏头面人物开始。据说,皇上每年都要宴请一次三品以上官员,席间分赐

每位一块猪肉,不吃者有欺君之罪,丁氏上人不敢违命,因而叛教。

  随着丁氏官员地位的显赫,便仿照汉俗,在陈埭修建了丁氏祠堂。这个祠堂的特别之处是有一个“回”字形的长廊,祠堂大门上方用阿文“太思米”拼成的鸽子图案,以及两旁铭刻记载其历史的阿拉伯文字。丁桐志告诉我们,丁氏回族改宗他教,是受逼迫而不得已。吉祥的鸽子曾在麦加郊外的山洞里保护穆罕默德圣人化险2夷;丁氏祖先在祠堂大门上方刻上这个“太思米”组成的鸽子图案,是在祈求安拉保佑丁氏家族逃过劫难。图案下方的“百代瞻依”额、“回”字形长廊、阿拉伯文史记,都分明在提醒后人:别忘了自己是穆斯林的后裔!相传,陈埭丁氏回族在春秋两季有两次聚会,这两次聚会的宴席上不上猪肉,而上的全是牛肉,以示对祖教的尊重。

  数百年的世事,沧海桑田,但先世的遗风尚存,祖教——伊斯兰教的光芒在这片土地上没有泯灭。抗日战争时期,祖教有所复苏,陈埭曾成立中国回教救国协会福建陈江区会,主麻日,陈埭回民常往泉州清净寺聚礼,后又将四境村圣公祠改2陈埭清真寺,延聘泉州铁阿訇主持教务。在成达师范学校马松亭校长的关怀下,陈埭先后保送17名回族子弟到桂林成达师范学习,以期“兴教救国”。但是,中国历史的演进,没有给这批学子们提供施展抱负的环境和机会。

  80高龄的丁金顺老人已经双目失明了。这位抗战时期毕业于桂林成达师范的老先生,一生献身于桑梓的教育事业,在异常艰难的环境里保持着自己的信仰,并且2陈埭回族人恢复祖教——伊斯兰教而不遗余力地奔波。最让老先生欣慰的事情,是陈埭建成了清真寺,并且在陈埭所在的晋江市成立了伊斯兰教协会。

  1991年1月,陈埭清真寺大殿落成。

  1993年4月11日,陈埭清真寺经泉州市政府批准正式开放。随及,晋江市伊斯兰教协会宣告成立,会址设在陈埭清真寺。这一天,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旅菲清真五姓联宗总会、旅菲晋江陈埭同乡会及港澳台等地丁氏华侨选派50多人的代表团归国祝贺;中国伊协、上海、福州、厦门等地伊协纷纷来电祝贺,一些省、区的穆斯林代表参加了庆典,盛况空前。

  陈埭清真寺从内蒙古聘请马志伟阿訇作第一任教长;丁金克当选2清真寺首届管委会主任,丁金顺当选2晋江市伊斯兰教协会主任,同时与其他四人当选2清真寺管委会副主任。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不但使陈埭丁氏回族在经济上崛起,同时能充分享受宗教信仰的自由。几百年来,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摧残留在丁氏回族心灵上的阴影终于可以摆脱了。随着陈埭经济的腾飞,与中东阿拉伯国家贸易关系的日渐增多,陈埭也迫切需要一种伊斯兰文化的氛围。

  陈埭回委会和清真寺管委会的领导人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恢复祖教——伊斯兰教,已2越来越多的人所共识,而要改变陈埭的状况,必须从培养人才着手。2此,陈埭清真寺管委会自90年代初就选送回族子弟到外地去学习伊斯兰知识。他们曾选送12名丁姓和郭姓青年到内蒙古的清真寺学习,后来,还不断选送回族子弟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深造。据介绍,自90年代初到现在,陈埭选送到外地或国外学习伊斯兰知识的回族子弟已将近60人。

   谈到这些学生的状况,丁金顺老先生一脸欣慰。他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回族子弟到外地或国外求学,当他们归来时,会在自己的家庭中掀起一场移风移俗的革命,随着他们新的家庭的建立,一切都会渐渐地发生变化。

  陈埭回族的命运,是东南沿海地区回族穆斯林命运的缩影。陈埭回族青年一代的觉醒和崛起,会使这片土地的明天变得美好,这是丁金顺老人的期望,也是陈埭人的希望.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