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怎样产生的?

  宇宙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最终归宿如何?使宇宙保持有序和平衡的机制是如何运作的?这些问题一直是世人关注的话题。科学家和思想家们为此进行了无尽的思考和探索,并总结出一些关于宇宙的理论。
  
  20世纪之前占主导地位的理论认为,宇宙有无穷多维,它已恒久存在,也必将永远存在下去。这一观点称作“静态宇宙模型”,即认为宇宙无始无终。该观点是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石,它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认为在没有造物主的情况下,宇宙照样能保持一个恒定不变的、稳定的物质集合。
    
  唯物主义思想体系认为物质是绝对的存在,它否定了除物质之外的一切存在。这一思想体系源自古代希腊,在19世纪获得了广泛的接受,并发展成为卡尔·马克思著名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如前所述,19世纪的静态宇宙模型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基石。乔治·普里策在他的著作《哲学的基础理论》中指出,这个宇宙模型的基本出发点是“宇宙不是被创生的”,并进而论述说:
    
  “如果宇宙是被创生的,那它在开始时必定是不存在的,是被主接连不断地创造出来的。要承认创生的概念,首先必须承认宇宙有不存在的那一瞬间,也就是说,有来自于无。这是科学所无法认可的。”[1]
    
  普里策关于宇宙并非来自于无的论断是基于19世纪盛行的静态宇宙模型,当时他认为自己的结论是绝对科学的。然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粉碎了唯物主义的基石──静态宇宙模型等基本概念。今天,当人们迈向21世纪时,现代物理学用大量的实验、推理和计算证明了宇宙确实有一个起点,是大爆炸的过程使之被创造出来的。
    
  宇宙有起点意味着宇宙原本不存在,它是被从无的状态创生而到达有的状态,也就是说,宇宙是被创生的。如果有一种事物是被创生的(此前它并不存在),那么必然存在一个创造者。人类很难理解“无”中生“有”,因为这个过程与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创造,如艺术品的创作或新技术的发明,是截然不同的。人的这些创造能力是通过事物的积累而构造出一种新的事物,而从无到有的创造是安拉的迹象,所有事物都是在瞬间以完美的形象出现,被创造的事物不存在一个模板,甚至在宇宙被创生的瞬间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还不存在。
    
  宇宙从无到有的跃变是造物主的明证,深刻理解这一点有助于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重新定位每个人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这也是许多科学家在诸多事实面前百思而不得其解的原因,他们回避了造物主的存在,从而也就和解决矛盾的根源背道而驰。所以当所有的科学事实都导向一个造物主的存在时,他们只好设计出新的概念和理论,拆东墙补西墙,误导人们的思想和价值取向,然而科学事实本身为这些理论划上了句号。
    
  下面,我们来简单回顾宇宙被创生的科学过程。
  
  一、宇宙的膨胀
  
  1929年,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州的蒙特· 威尔逊观测站,著名的美国天文学家爱德温· 哈勃公布了他的发现──这是天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当他用一个超级望远镜观察星系时,发现从这些星系发出的光处于光谱中红色的一端,而且星系离地球越远,其光线离光谱红端越近。这一发现震惊了整个科学界。根据物理学中的规律,靠近观测点的发光体发出的光线接近光谱的紫色端,而远离观测点的发光体发出的光线趋向光谱的红色端。根据哈勃的观察,从星系发出的光都趋向光谱的红端,也就是说,这些星系正恒定地远离我们地球。
  
  不久以后,哈勃又有了另一重大发现:星系和银河不仅是在远离我们,它们彼此之间也在不断远离。结论显而易见:宇宙正在恒定地“膨胀”。打个比方来说,我们可以将宇宙想象成一个气球的表面,当气球不断被吹得膨胀起来时,气球表面任何两点之间的距离就会不断增大,这两点会不断地彼此远离。宇宙的膨胀亦是如此。只有当宇宙膨胀时,宇宙中所有的天体才会彼此不断远离。
  
  实际上,理论界的发现比天文学上的观测还早一些。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根据他在理论物理方面的计算,得出了“宇宙不是静态的”这个结论。然而,为了不和当时公认的静态宇宙模型相冲突,他把自己的发现搁置在一边了。后来,爱因斯坦坦言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不久,爱因斯坦的理论计算结果就被哈勃观测证实了:宇宙确实在不断膨胀。
  
  宇宙的膨胀对于现存的宇宙世界来讲究竟有何重要意义呢?宇宙膨胀意味着沿着时间回溯,宇宙必定源自于一个点,这个点包含了宇宙万物,却是“零体积”、“无限维”的。宇宙正是从这个零体积的点突发性地扩张而成的。这个突发性的扩张标志着宇宙的诞生,在理论学界称作“大爆炸”。
  
  “零体积”是一个理论上的描述方法,因为人们很难理解真正意义上的“无”。科学家们将“无”定义为“零体积的点”。实际上,体积为零就意味着什么也没有,不存在,也就是“无”。宇宙来源于“无”,换言之,它是被创生的。
  
  大爆炸理论表明宇宙中的万物原本都是一体的,后来(经过大爆炸)才被分离开。大爆炸理论所揭示的这一事实,其实早在14个世纪前就已在《古兰》中出现,当时人们关于宇宙的知识还相当有限:
  
  “不信者难道不知道吗?天和地原本是连在一起的,而我开天辟地,我用水创造一切生命,难道他们不信吗?”(《古兰》21:30)
  
  根据这段经文,世界万物,包括天体和地球此前都不曾存在,是从一点经过大爆炸之后,物质之间彼此分离,才形成今天宇宙的格局。
  
  比较《古兰》经文和大爆炸理论,可以发现二者是完全一致的。大爆炸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在20世纪才被人们提出和验证;而14个世纪之前,这些结论已在《古兰》中被昭示给人类,这的确是造物主的明证。
  
  宇宙的膨胀是宇宙被创造的最有力证据之一。同样,早在1400年前,主就已昭示给我们了这一真理:
  
  “正是主以其大能创造了宇宙,真的,正是主使宇宙稳定地膨胀。”(《古兰》51:47)
  
  二、大爆炸理论的发展
  
  显而易见,大爆炸理论证明了宇宙源自于无,是被造物主──安拉所创造的。因而,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科学家拒绝接受大爆炸理论,而是倾心于稳态理论。著名的唯物主义物理学家爱丁顿坦说:“从哲学观点上来说,我讨厌当前那种认为宇宙有个突兀性起源的看法。”[2]
  
  弗莱德·霍勒是被大爆炸理论所困扰的学者之一。20世纪中叶,他提出了稳态理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类同于19世纪的静态宇宙模型,认为宇宙是无限大的,且是永恒存在的。该理论问世的主要动机是支援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因而与认为宇宙有起源的大爆炸理论背道而驰。这些狂热拥护稳态理论的人为此与支援大爆炸理论的科学家们进行了长久的争论。然而,科学的日新月异却不断地揭示着他们的错误。
  
  1948年乔治·加莫夫提出一种与大爆炸理论相关的设想。他认为,宇宙在经由大爆炸而形成时所发出的射线目前仍旧存在,而且射线应当是均匀地辐射到宇宙之中的。
    
  三、进一步的证据:宇宙背景射线
  
  1965年,科学家阿诺·潘兹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偶然发现了这种被称作宇宙背景射线的特殊射线。这种射线自大爆炸早期生成,并至今存在。它不是从一个特定的光源发出的,而是从整个空间中均匀辐射出的,并且散布在整个宇宙空间之中。两位科学家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1989年,美国国家宇航局向太空中发射了宇宙背景探索号(COBE)卫星,用于研究宇宙背景射线。卫星上携带的敏感探测器只花费了8分钟时间就验证了潘兹亚斯和威尔逊的研究成果。COBE还发现了大爆炸的一些残余物。
  
  这项为世界所公认的天文学上最伟大的发现,直接地证明了大爆炸理论。此后发射的COBE2号卫星也验证了一些基于大爆炸理论的科学计算成果。
  
  大爆炸理论的另一重要证据是空气中氢气和氮气的比例。最新的科学测算表明,当前宇宙中氢和氮的比例与大爆炸残余物中的氢氮比例相差不多。假如宇宙没有开端,是永恒存在的,那么宇宙中的氢早就该被消耗殆尽,全部转化为氮了。
  
  所有以上这些不争的事实使科学界接受了大爆炸理论,大爆炸模型成为科学家们近年来在关于宇宙的形成和起源方面所达成的共识。
  
  丹尼斯·西尔玛曾与弗莱德·霍勒为稳态理论并肩战斗了数年,此间他同反对稳态理论的人进行了无数次激烈的辩论。他后来承认自己捍卫稳态理论,并不是因为自己坚信稳态理论是正确无误的,而是因为他希望这个理论能站得住脚跟。现在,在大爆炸理论的一个个有力的事实证据面前,他折服了。他承认这种辩论已没有意义,稳态理论该退出历史的舞台了。[3]
  
  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的乔治·阿贝尔教授也发表声明,认为目前所有的事实材料都表明宇宙起源于数百万年前的大爆炸,他承认除了接受大爆炸理论,他别无选择。
  
  伴随着大爆炸理论的深入人心,作为唯物主义哲学基石的“永恒的物质”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那么,大爆炸之前是什么样的,是什么力量使宇宙从“不存在的状态”通过大爆炸而形成的呢?用阿瑟·爱丁顿的话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唯物主义者最不喜欢的事实,即造物主的存在。著名的无神论哲学家安东尼·弗洛评述道:
  
  众所周知,诚实有益于人的精神健康,因而我不得不承认,无神论者已对现代宇宙学所达成的共识感到困惑,显然,科学家们所提供的科学事实,即宇宙有其起源,在无神论哲学家这里无法推导出来。只有当一切推理能以宇宙无始无终为前提,无神论关于宇宙万物的解释才有可能不产生自相矛盾。虽然目前我仍坚信无神论的正确性,但面对大爆炸理论的挑战,要指望无神论的思想前提站稳脚跟,的确并不容易。[4]
  
  大多数不盲从无神论思想的科学家们都已承认了至大的造物主在宇宙创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造物主创造了物质和时间,而主本身是独立于物质和时间而存在的。著名的天文学家霍夫·罗斯说:“如果以宇宙的开端作为时间纪元的起点,那么宇宙的起源必定是由某一时刻的某一实体的行为所致,而这一时刻在宇宙的纪元开始之前已经存在,并完全独立于宇宙的纪元。这一结论对于我们理解造物主的属性和本质是至关重要的,它告诉我们造物主既不是宇宙本身,也不是宇宙的一部分[5]。物质和时间都是由大能的造物主所创造的,而造物主是脱离一切物质和时间独立存在的。这个造物主就是安拉──天园和大地的主宰。
  
  四、空间的精妙平衡
  
  实际上,大爆炸理论给唯物主义带来的恐慌远远超过无神论哲学家安东尼·弗洛的自白,因为大爆炸不仅证实了宇宙是被从无而创造的,而且证实了其创生的过程是以极其有计划性、系统性和可控制的方式进行的。
  
  在宇宙从包含一切物质和能量的一点经由大爆炸而形成的过程中,所有物质和能量分散到空间的速度是极其惊人的,而且在瞬间形成了星系、银河、太阳、地球及其它一切天体之间的完美平衡,控制物质之间平衡状态的法则是物理学法则,这一法则对整个宇宙中任何物质都适用,而且从未更改过。这一切都表明,大爆炸之后在宇宙中构建了完美的秩序。
  
  但是,根据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一般的爆炸都是可怕的、有破坏力的,它使物体分崩离析,不可能形成有序的世界。例如,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瓦斯爆炸、火山爆发、天然气爆炸等,这些爆炸都会造成惊人的破坏力。
  
  如果有人告诉我们,一个爆炸产生了有序的状况──比如说在一次地下岩浆喷发后产生了一个完美的艺术品,如巨大的宫殿或雄伟的建筑群──我们必定会下结论说,在爆炸的背后必有“超自然的力量”,控制爆炸后的每一碎块,使之移动到特定的位置。
  
  提出稳态理论的弗莱德·霍勒在与大爆炸理论对抗了多年之后,终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普通的爆炸只是将物质彼此分离,而宇宙的大爆炸却奇迹般地产生了相反的效果──物质汇聚而成了宇宙[6]。霍勒当初认为大爆炸和有序性是一对矛盾,是因为当时他带着唯物主义的偏见并假设大爆炸是“无控制的爆炸”。实际上,因为爆炸后产生的是有序,即爆炸受到了非常有效的控制,所以所谓的“无控制的爆炸”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正是由于他随意地否认了造物主的存在,妄下论断,才致使自己陷入了自相矛盾的两难境地。
  
  另外,大爆炸后所形成的这个有序的宇宙是适合人类居住的。一般来说,要形成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环境,需要许多复杂的条件,这个形成的过程决不是巧合。
  
  著名的理论物理学教授保罗·戴维斯计算了大爆炸之后宇宙膨胀的速度,从而得出一个另人难以置信的结论:如果大爆炸后宇宙膨胀的速度与实际速度有10^12分之一的差别的话,就不可能形成一种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
  
  精确的测量表明宇宙膨胀的速度正处于临界值状态,此时宇宙恰能摆脱自身的引力而永远保持不断膨胀。如果膨胀的速度稍慢一点点,宇宙就会因天体间相互挤碎而坍塌;如果膨胀的速度稍快一点点,宇宙中的天体就会冲破彼此之间的作用力而永远分离,消失得无影无踪。实际上,这种速度差异大于10-18时,就足以打破目前宇宙中精确的平衡状态[7]。自大爆炸以来,决定宇宙发展演化的物理学规律在长达150亿年的时间中从未改变过,这些规律也精确地控制着宇宙膨胀的速度。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其巨著《时间简史》中陈述道,宇宙是建立在一系列计算和平衡之上的,其精确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在提及宇宙的膨胀速度时,霍金说:
  
  “为什么宇宙在创生之初以几近临界的速度膨胀,而今一百多亿年后,仍能保持以这种临界速度膨胀呢?如果在大爆炸之初宇宙的膨胀速度减小10^17分之一,那么宇宙在到达当前这种规模之前就崩溃了。”[8]
  
  保罗·戴维斯也解释了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精确平衡所揭示的事实:宇宙目前的结构对于影响其发展演化的参数具有强烈的依赖性,而这些参数的存在恰恰有力地证明了宇宙是被经过精心设计而创造出来的。[9]
  
  同样,美国天文学教授乔治·格林斯坦在其著作《符号宇宙学》中写道:“科学研究的成果表明,这一切背后必有一个超自然的主宰。”[10]
  
  五、物体的创生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宇宙中所有物质都是原子积聚组合的结果。那么,原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其结构如何呢?
  
  考察原子的结构,会发现原子都有精致的构造,处处体现了匠心的设计和有序性。原子中心是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核外是电子,沿着固定的轨道以106米/秒的速度绕原子核旋转[11]。原子中的质子和中子数量相等,质子所带的正电荷与电子携带的负电荷保持着平衡。
  
  假如万物的形成是不受控制的,则大爆炸之后会形成各种随机事物,从而造成混乱。但实际上,每一物质在形成之初就有完美无暇的结构。举例来说,在不同地域、不同时刻都有原子在形成,这些原子都经过精密的组织安排,好象它们是从同一个工厂中制造出来的。在由原子组成物质的过程中,原子之间虽然互有差异,却能有效地组织成一个有意义的实体,而不会发生任何紊乱现象。同时,万物均由最小的物质单元──原子构成,却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这一切都是造物主存在的明证,主是万能的,以其意愿创造万物。关于创造万物,安拉在《古兰》中说道:
  
  “主就是本真理而创造天地的。在那日,主说“有”,世界就有了。主的话就是真理。”(《古兰》6:73)
  
  六、大爆炸之后
    
  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对宇宙的开端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他指出,宇宙万物的存在不仅仅是简单的巧合,而是有明确的目的,只是目前我们还无法探究清楚宇宙的诸多秘密。[12]
   
  罗杰·彭罗斯的思想给了我们有益的启发,今天许多人错误地认为这个和谐而完美的宇宙之存在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他们活在世上只是在玩无聊的游戏。实际上,大爆炸后形成的有序状态决不是毫无意义的,科学界普遍认为,这确实是宇宙形成的方式。
    
  简言之,在考察宇宙这个大系统时,我们看到宇宙的存在及其运行机制存在着精妙的平衡和复杂中体现出的有序。显然,这种平衡和有序决不是在爆炸后随机形成的,产生有序的力量只能是超自然的。
    
  宇宙的有序性和精确性证实了有无限知识、大能的和睿智的造物主的存在。主从无创造物质,并不间断地控制着万物的运作,这个造物主就是安拉──天园、地球及此间一切事物的主宰。
  
  所有的科学事实向我们揭示了作为19世纪的教条的唯物主义哲学,是如何被20世纪的科学证明其无效性的。
  
  现代科学通过揭示宇宙的组织性和有序性,证明了造物主的存在。主──安拉创造并统治着万物。
  
  唯物主义,在披着“科学”的面具,迷惑世人长达几个世纪之后,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该理论否定了安拉、否定了主是从无创造出有序的宇宙万物的。将来,唯物主义将被以原始的、对抗推理和科学的思想载入史册。

  原子结构中的有序性决定了整个宇宙。原子所组成的物质的有序运动,构成了宇宙万物的运动和平衡。

  
  参考文献
  
1. George Politzer, Principes Fondamentaux de Philosophie, Editions Sociales, Paris, 1954, p. 84
  
2. Recounted in Jaki, S. (1980) Cosmos and Creator Regnery Gateway, Chicago
  
3. Stephen Hawking, Evreni Kucaklayan Karinca, Alkim Kitapcilik ve Yayincilik, 1993, p. 62-63
  
4. Henry Margenau and Roy Abraham Varghese, eds., Cosmos, Bios, Theos, La Salle, IL: Open Court Publishing, 1992, p. 241
  
5. Hugh Ross, Ph.D., The Creator and the Cosmos, Navpress, 1995, p. 76
  
6. W.R. Bird, The Origin of Species Revisited, Nashville: Thomas Nelson, 1991;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Philosophical Library in 1987, p. 462
  
7. W.R. Bird, The Origin of Species Revisited, Nashville: Thomas Nelson, 1991;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Philosophical Library in 1987, pp. 405-406
  
8. Stephen W. Hawking,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Bantam Books, April, 1988, p. 121
  
9. Paul Davies, God and the New Physics,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83, p. 189
  
10. Hugh Ross, The Fingerprint of God, 2nd. Ed., Orange, CA: Promise Publishing Co., 1991, pp. 114-115
  
11. A Dorling Kindersley Book – The Science, published in the United States by Dorling Kindersley Inc., p. 24
  
12. Stephen Hawking, Evreni Kucaklayan Karinca, Alkim Kitapcilik ve Yayincilik, 1993, p. 143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