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古兰经》和“圣训”的精神,人类的生活应该与持久的、不断更新的劳动创造联系起来。伊斯兰教认为,真主创造了人和自然,人在大自然中劳动、生息、繁衍,并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那些献身于劳动、勇于创造的人,不但为社会、为他人、 为后代做了好事,而且自身也将在归真后进入幸福的天园。
为后世子孙持续不断的劳作
伊斯兰教认为,在人类的历史活动中, 第一个而且贯穿始终的活动就是持续不断的劳作, 这是为自己和后代而实施的具体生产实践。《古兰经》十分看重劳动和实践的作用,把积极参加劳动和实践的人,看作是善功最健全,对真主最虔诚,因而也是回赐最好的人。我们只要简单地回顾一下历代先知在生活方面的实践史实,就会发现劳动、实践在伊斯兰教天平上有着多么重要的份量。努哈圣人在造船方面进行过实践,达乌德圣人在冶炼钢铁方面进行过实践,易卜拉欣圣人在修筑古天房方面进行过实践。据说,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有一天早晨起来,发现家里口粮已断,他不是去先知穆罕默德那里申请食物,而是独自一人到麦迪那的郊外去找工作,以此解决家里的吃饭问题。当时,阿里碰到一位妇女,要制作土坯,就主动帮她挑水、和泥,从她那里获得作为报酬的许多枣子。当阿里将枣子带到清真寺、向先知穆罕默德叙述了这件事后,先知穆罕默德笑颜逐开,甚感满意,还亲口尝了几个枣子。这件轶事,对证明伊斯兰教的劳动价值观,很有说服力。阿里作为先知的穆罕默德的近亲,能够在先知的支持下,为一位普通妇女充当雇工,以求自食其力,这是何等重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的表现!
先知穆罕默德始终认为参加劳动,自食其力是非常光荣,非常体面的事,他不仅要穆斯林热爱劳动,努力实践,而且还身体力行,亲自参加体力劳动,为世代穆斯林作出了榜样。在建筑库巴清真寺和麦迪那清真寺时,他进行过不同寻常的实践。据说,他一马当先,抢在穆斯林大众前面,把石头背运到建筑工地,当时有位信士自愿代替他背石头,而他正色拒绝道: “去吧! 你去帮别人的忙吧!我希望真主的喜悦比你更为迫切! ” (转引自《中国穆斯林》 1984年第4第6页)
按照经义,宇宙的一切事物,从运行于宇宙的宏大天体,到蠕动于地穴的细小蚂蚁,都在不停地工作,人类作为真主创造的万物之灵,更要重视自己的工作。人生的意义是向真主奉献自己,而最实际的奉献就是勤奋的工作、劳动、实践。先知穆罕默德有这样一段训示:“如果复生日已经成立,而他们当中有谁的手里还拿着一株枣树苗,他还能来得及栽种下去的话, 还是应当叫他栽种下去,那对他来说,还可以享受到一份报酬。”( 转引自《中国穆斯林》
1984年4期第7页) 在这段圣训里,先知勉励人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把手里拿着的树苗种下,这就是说,人们在力所能及甚至一息尚存的时候,都还负有劳动和工作的使命, 不管那时工作成效如何,也不管自己能否享受这份劳动成果,虔诚的穆斯林,绝不能把劳动的目的仅限于谋取眼前的实惠, 或仅限于个人的享受。否则, 前人不愿意为后人作出牺牲, 后人无法收获前人的劳动果实,世事就不成体统,人类就不能世代相传。
《古兰经》指出,在今世和后世的关系上,有的人陷入了迷误之中,表现是:“他们说:‘只有我们今世的生活, 我们绝不复活。’” ( 6∶29) 《古兰经》认为,迷误者的这种观点,混淆了人类与其它动物的界限,是极端错误的。如果人类真和其他动物一样,一死即结束一切;那么,善行义举、宽容厚道、勇于牺牲、乐于奉献… …这些美德就无存在的任何意义,社会就会以一种自私自利、贪婪、丑恶的面目出现。因此,《古兰经》教育人们相信人生于世仅仅是一个过渡阶段,人的一生不仅要为自身的生存而奋斗,而且还应为社会、为人类造福。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人类的心灵才臻于优美、善良 ;人生的目的才能得以最好的体现, 整个人类社会才会净化, 才会健康、和谐的发展。
伊斯兰教强调为后代子孙持久不断的劳作是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正是在此基础上被提出来的,这是人类经过痛苦经历后的明智但又是必然的抉择。可持续发展, 就是一种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这是在当代以及在人类可预见的未来符合人类最终目标的发展模式,是当前保证人类永续地生存于地球上的唯一道路。它既兼顾人类个体与整体,局部利益与全域利益,又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可以概括为在空间上区域与区域之间具有公平的发展机会,在时间上当代人和后代人都具有公平的发展机会。
众所周知,人类利益是一种整体利益,这种整体利益既包括当代人的利益,也包括后代人的利益。我们在把握人类利益时,必须考虑到这种利益的未来性和代际性。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 (包括后代人) 的生活品质。它追求的是人的多方面的需要,不仅有物质的需要 、精神文化的需要,而且还有生态的需要,不仅包括当代人的需要,而且还包括未来人的需要。正因为如此,伊斯兰教强调前人要为后人着想,现世要为后世劳作, 与“可持久发展”所主张的人类利益是整体利益,要考虑这种利益的未来性和代际性的观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伊斯兰教义合理性的明证,是伊斯兰教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积极而闪光的亮点。
《古兰经》指出:“你说:‘你们工作吧! 真主及其使者和信士们都要看见你们的工作;你们将被送到全知幽明者那里去,而他要将你们的工作告诉你们。’”( 9 :105) 。这表明,现世是后世的田园,真主造化人类的目的,是要人类建设和管理这个世界;真主赋予人们五官和各种才能,是要人们用以进行有益的实践活动。伊斯兰教认为,现实的生活是为后世的生活铺路奠基的。人们在现实中所栽种的一切,必将在后世享受到自己的收获,所以即使生命垂危,也要将手头的幼苗栽下,后世自有厚报。伊斯兰教还认为,人类现实历史只是真主统辖的天园历史的一部分,现实历史是从属于天园历史的;人类从天园降生于人世,死亡后必须返回天园,开始新的生活过程。人类社会的整个发展过程,就是人类积极实现未来目标的一种努力。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为当代所决定,而且为未来所决定,正所谓现实的生活为后世生活铺路奠基。
当代兴起的可持久发展的观点,也主张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为当代所决定,而且还要为未来所决定,这就是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活动具有前后的联系性和相继性。前人的发展构成了后人发展的基础。后人的发展以前人发展的结果 (正负两方面的) 为前提。发展虽是一种在目的直接支配下的活动,但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依任何时代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客观的、必然的过程。每一代人的发展活动都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客观条件。他们只能继承这种条件,并在这种条件的制约下去从事他们的发展。就发展的代际关系而言,前人的活动制约着后人的活动,前人的活动就是后人活动的客观条件。这种客观条件不是由后人创造的,而是由前人创造的,后人须在既定的起点上前进。由于后人的发展活动要受前人活动的限制,这就使得后人的发展活动表现为一种“被动性”,造成他们对自身发展的“非选择性”。在某种意义上说,后人的发展状况、生存状况首要的是由前人决定的。此外,现代人类在发展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这给后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潜在而又巨大的威胁。既然后代人对自己的发展条件具有非选择性,他们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前代人决定的——这是一种固有的本来意义上的代际间的联系,这就迫使前人或当代人必须慎重对待他们的发展,要本着对后代人认真负责的态度从事自己的发展,使自己的发展活动朝着有利于子孙后代的方向迈进。前代人的任何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任何不负责任的做法,都会给子孙后代带来灾难性影响。因而, 前代人对自己的发展行为必须采取某种程度的自律, 在实践活动中,力争遵循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这些与伊斯兰教义上的现世是后世的田园的观点极其相似。
人类是真主创造的自然界的一部分
《古兰经》认为,真主创造万类,超绝万物,他是独一无二、永远存在 、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他的权威是无上的、永恒的。他创造一切,主宰所有人的命运,在自然界的大量迹象中,在宇宙间的各个方面,显示出他的无与伦比的力量。真主创造了大地苍穹、自然力、 人、天使,万物和人终将复归于真主。
伊斯兰教的这种 “真主至上” 的观点与近、现代以来兴起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是不同的。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人类获得了巨大的力量。改变了过去那种任大自然摆布的局面,开始主张战胜自然,主宰自然和统治自然, 强调在人与自然的对立的基础上, 通过人对自然的改造确立人对自然的统治地位。近代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就曾主张, 借助科学的力量“我们就可以使自己成为自然的主人和统治者。”近代德国哲学家康得提出 “人是目的”、“人是自然的最高立法者”。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实质是“反自然”的。在这种哲学的指导下,人类发展了控制自然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实践, 虽然大大改善了人在自然界的地位,但是它带来的问题也让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由于人类的无节制的索取,自然界向现代人频频亮出了黄牌。人类为自己出了一系列的难题: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森林锐减、生物多样性破坏,土地荒漠化,全球淡水资源短缺、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海洋污染等。这些难题将意味着海平面升高,陆地面积缩小,太阳紫外线照射增强,世界上很多生物、动物的物种灭绝,耕地和草原的面积减少,水源污染、湖泽变成死湖。每个城市将被垃圾包围,大气和海洋生物受到污染等等。面对这些严峻的现实,人们对伊斯兰教的“真主至上,真主为中心”的观点将会有新的认识,至少会对它反对人类中心思想的一面表示赞同。
在《古兰经》看来,真主是最高的创始者,也是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的最高主宰,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包括人和人类社会都是安拉在一定时期创立的,人既不是在自然界之外,也不是在自然界之上,而是在整个自然界之内,是自然界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动、植物一样。《古兰经》 云: “在大地上行走的兽类和用两翼飞翔的鸟类,都跟你们一样,各有种族的——我在天经里没有遗漏任何事物;一切鸟兽,都要被集合在他们的主那里。” ( 6 ∶38) “ 我从云中降下吉祥的雨水,就借它而生长许多果树和五谷,并生长扶疏的海枣树,它有累累的果实,用作众仆的给养。我借雨水而使它已死的地方复活。死人的复活也是这样的。” ( 50:9-11) 这表明人与动、植物一样都是真主的创造物, 人与自然界中的万物应该公平相待,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如前所述,伊斯兰教主张要为后代子孙辛勤劳作,同时,伊斯兰教更强调要行善,要精心修炼善功。《古兰经》指出: “这部《古兰经》 必引导人于至正之道,并预告行善的信士,他们将要享受最大的报酬。” ( 17 ∶9) “ 不然,凡作恶而为其罪孽所包罗者,都是火狱的居民, 他们将永居其中。( 2 ∶81-82) 《古兰经》告诫人们:“谁遵循正道,谁自受其益;谁误入迷途,谁自受其害。”( 17 ∶15) 这就是说,人们应在今世生活中力行善功,不作恶事,才能为后世进入乐园创造条件。所谓善功,即是指行善的功夫,行善越多,功夫越深 。《古兰经》 教导人们通过坚持不懈地做善事而成为一个善人,把善行贯穿于行为的始终,时时处处行善,以做善事作为生活的最大乐趣。伊斯兰教的善功并非不切实际的空谈,它既反映了宗教生活的需要,也适应了现世生活的要求。
根据《古兰经》中所阐述的词义看,善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狭义的善,它特指善功、善行, 它服从于信道,主要是修“善”行动 。而广义的善就是“全善”、“至善”,是信道和善行的总称。 《古兰经》 的善、 恶是从广义的角度说的,它的整个思想体系都离不开“善恶” , 它的思想内容就是阐明“赏善罚恶”的基本主题。它的善是指“信道和善行” 两个部分: “信道而且行善者,是乐园的居民” 。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 伊斯兰教不仅要求穆斯林们今世要为后世着想, 要持久不断的劳作, 而且要行善积德、 善待别人和周围的一切生命。伊斯兰教认为, 一切存在都是人类的朋友, 都是真主安排和创造的,人类要友善、公正地对待它们。因为植物、 动物甚至是星、月亮, 在《古兰经》的描述里都是有生命的。“ 星星和树木在叩首。” “草木是顺从他的意旨的。” ( 55 ∶6) “ 真主使你们从大地生长出来”( 71 ∶17)“真主用水创造一切动物,其中有用腹部行走的,有用两足行走的,有用四足行走的。真主创造他所意欲者,真主对于万事是全能的” ( 24 ∶45)。所以,伊斯兰教一贯主张,自然界里的万物与人都是有精神有生命的,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人应该与自然界的生物作朋友,善待它们,而不应毁灭、 掠夺它们,与它们为敌。伊斯兰教的这一思想,今天看来确实有着深远的意义。
现代,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人类的伦理意识已从人类扩展到自然界,超出了过去那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范围,认为不仅要对人类讲道德,而且要对所有生命和自然界讲道德。并把道德物件的范围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扩展到人类与自然的生态关系;从对自然界的价值和自然界权利的确认,制订和实施新的道德原则。这种道德原则不仅以人类的利益为目标, 而且以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国际环境伦理学学会主席、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罗尔斯顿指出: “旧伦理学仅强调一个物种的福利;新伦理学必须关注构成地球进化着的生命的几百万物种的福利。”“过去,人类是唯一得到道德待遇的物种,他只依照自己的利益行动, 并以自身的利益对待其他事物;一种新伦理学增加了对生命的尊重。”他说:“地球自然有内在价值。”“ 地球不是人类的财产,而是一个有机共同体, 是生命的单元。地球不属于我们, 相反,我们属于地球。” 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都在一个家园中。
例如,伦理学的“公正”范畴,在旧的伦理意识中,它只有一种含义,即在环境问题上承认人类的生存权利、价值和尊严,利益和义务的合理分配,遵守平等的自由民主原则。它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公正, 包括人际公正、 社会公正和国际公正。深层的环境伦理意识, 除承认上述社会公正外, 还要承认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公正, 即在环境问题上包括对他人公正, 对后代公正,对生物和自然界公正。它要求“公正”和“权利”概念从人类领域扩大到一切生物和整个自然界。这是人类价值观的深刻变化。伊斯兰教主张的要与自然界的生物交朋友, 要善待它们的思想与上述的现代伦理意识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
乐于进取 崇尚创造
伊斯兰教主张为两世幸福而行善、宽容,但它不保守、不停顿, 而是乐于进取,崇尚创造。伊斯兰教认为,人类既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就当学会如何在尘世间生活,以求得真主的喜悦, 把人类慢慢地引到真理之途,将这个世界向着完善的境地推进。这与某些宗教只承认在“来世彼岸世界才有幸福的生活,否认生命的存在价值,拒绝在今天从事对人生有益的世俗工作的主张完全不同。在这些方面,伊斯兰教认为,今生的不完美是由我们自己造成的, 因此,它要求人们改善人生、 拯救人类自己,大家应该到人生中去工作,以补益人群,使众生都能够在尘世上得到无上的幸福。
伊斯兰教以其灵活和独特的方式,鼓励穆斯林们奋斗进取,把理想建立在尘世的努力上。 “但使者和他的信士们,借自己的财产和生命而奋斗;这等人正是有福的,这等人正是成功的。真主已为他们预备了下临诸河的乐园,他们将永居其中,那正是伟大的成功。” ( 9 ∶88-89) 奋斗进取的人得到真主的赞赏和奖赏,真主为他们准备好了幸福的乐园。 “凡欲获得后世, 并为此而尽了努力的信道者,这等人的努力是有报酬的。” ( 17 ∶19) 这就充分肯定了奋斗进取者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此外,伊斯兰教的乐于进取的精神,还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在人们世俗生活的一切行为中。那种努力奋斗于尘世的思想甚至与生活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勤奋努力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而且最后成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在真正的穆斯林中,基本上都养成了勤劳刻苦的习性。每天早晨,不论是男是女,是阿訇是群众,不会有日上三竿起床的,他们都要早起进行晨拜,就是在炎酷的夏季或隆冬时分也是如此。只要听到清真寺里的 “邦克”声,天虽未大亮,大家很快起床梳洗,进寺去礼拜,天复一天,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从没有过懈怠。长此以往,就养成了耐劳的生活精神,勤勉的日常生活习惯。在穆斯林中,很少有懒惰行为,人人都有业守。由于他们勤劳努力,经商成了他们最擅长的事业。只要是他们聚集的地方,在交通要道的商号、旅馆、饭店,大半都有他们主持经营。这些都是与 《古兰经》 中提倡的积极奋进人生的教诲分不开的。
这种奋斗进取精神在自然环境的保护方面也是有着积极的意义 。众所周知, 1968 年 4 月, 在义大利琳赛科学院曾经召开过讨论人类当前生态危机问题的首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一个非政府的国际性组织——罗马俱乐部,现在该俱乐部有来自几十个国家的一百多名代表,他们就当代社会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等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写出了一系列综合性的研究报告,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增长的极限》( D • L • 米都斯等, 1972 年发表) ,他们在报告中提出:世界人口、工农业生产、资源消耗、环境污染都按一定的指数增长,到 21 世纪某个时候,上述增长达到极限,从而导致全球性危机,人和自然环境趋于恶化,人口死亡率将会急剧增长,只有停止地球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才能维护全球性平衡,更有人认为人类进步是错误的,主张倒退“回到大自然去”过饮血茹毛的原始生活。
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未来的 21 世纪,灾难可能是有的,但是那只是暂时的逆流,人类进步是客观事物发展的潮流,它是不可阻挡的。试图倒退的回避困境,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也是无法实现的空想,只有积极向上,奋斗进取,依靠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才能摆脱困境,克服危机。伊斯兰教的奋斗进取精神正需要在现代社会中大大提倡,并发扬光大。
要奋斗进取就必然要发明创造,《古兰经》在科学创造方面也有过详细阐述。当先知穆罕默德传播《古兰经》的活动取得卓越成绩的时候,以阿拉伯人为代表的穆斯林学者在科学方面亦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特别是在漫长的中世纪,当科学在西方被视为异端的时候,恪守先知关于求知教导的广大穆斯林学者,把濒于绝灭的古希腊科学成就挽救起来,而加以发扬光大。他们不仅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和医学等许多领域都有众多的举世公认的伟大科学发现和创造,而且还同时把中国古代科学的四大发明引进中东,并向西方推广,这对近代欧洲科学的昌明,起了先行的作用。穆斯林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数学上,阿拉伯数字字母在计算上的应用,给生活、工作与科研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当时,广大穆斯林学习希腊欧几里德和毕达歌拉斯的著作甚勤,但是他们没有以希腊、罗马已有的成就来局限自己,而是发挥了自主的研究精神,从而大大地丰富了数学的各个体系,特别是代数、几何和三角的内容。代数学这个词起源于阿拉伯语, 另一门主要的数学学科三角学,基本上是穆斯林创立的。穆罕默德•伊本• 穆萨 ( 780 - 850) 发表了论印度数字的著作,伊本• 哈曾 ( 哈桑) 于西元 1039 年完成的一部光学著作中述及四次方程解法,他还在用球状抛物线式的镜子做物理试验时计算出了地球大气层的高度。西元 12 世纪时,亚比尔•伊本• 阿富拉以精研三角著称。
在物理学方面,穆斯林首先注意深刻钻研古希腊科学家的著作, 得其精华, 而侧重于应用。在西元 7—8 世纪,伍麦叶王朝所建筑的大马士革清真寺和耶路撒冷岩石圆顶寺,以及后来阿巴斯王朝所建成的大清真寺和宫殿,其坚固程度都能突出地体现力学原理。西元 10 世纪时,埃及开罗麦斯欧迪所著的类似百科全书的著作中,有关于利用风力为能源的记载,他所描述的风车装有垂直的旋转轴和类似船帆的风帆,利用风力使风车旋转,以解决农田灌溉和其他生产方面所必需的能源问题,这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西元 11 世纪时,被称为光学之父的伊本•海赛姆,着有《光学》,翻译成拉丁文后,被认为是中世纪同类著作中最重要的著作。
在化学上,著名的穆斯林化学家亚巴尔• 伊本•哈颜——欧洲人称他为格贝尔,是硫酸和硝酸的发现者。此外,阿拉伯世界的拉齐斯也被誉为化学的先驱,他的炼金术的主要著作 《秘典》译成拉丁文后,被认为是化学知识的一个主要来源。
穆斯林还继承了希腊和巴比伦天文学方面的文化遗产,而加以发扬光大。大马士革天文台落成于西元 700 年,为伍麦叶王朝的盛举。一个多世纪以后,阿巴斯王朝哈里发马蒙又在西元 829 年建立天文台于巴格达。在西班牙科尔多瓦的西哈里发王朝的领导下,则有查卡里于 1080 年制订托勒颠天文表,提出水星周转圈为椭圆形说,以修正托勒密的天体系统观点。
医学上,穆斯林的贡献也是很突出的。西元 865 年生于波斯 (伊朗) 、后来在巴格达学习和工作的拉齐 ( 欧洲历史上称他为拉齐斯) ,医学知识渊博,声誉卓越,撰有《综合医学》10卷,为西元 10 世纪最初最有名的医学文献,与拉齐同享盛名的为波斯名医阿巴萨德• 达威亚,他着有综合百科全书一种,为当时医务工作者常备的手册。中亚细亚布哈拉的名医阿维森纳 ( 即伊本•西那,980—1037) 所著《医经》( 或《医典》) ,被评为阿拉伯文医学杰作,中世纪的穆斯林医学著作繁多, 仅流传到现在约有400 种之多。
总之,穆斯林在 《古兰经》 提出的奋斗进取精神的鼓舞下,在科学技术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创造发明,对人类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来源:《中国穆斯林》】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