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逍遥派哲学集大成者伊本·如什德的哲学观

丁士仁[1]

(兰州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

        择要:

        随着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兴起,一种追求知识的风尚和开发理性的精神在接受了伊斯兰后的穆斯林中间逐步盛行。理性的复苏和求知精神的感召,使阿拉伯人用短短二百年的时间将希腊人数世纪的科学文化成就转化成了自己的东西。在哲学领域,一种具有希腊文化色彩的阿拉伯逍遥派哲学便出现在穆斯林的学术体系当中。作为阿拉伯逍遥派哲学集大成者,伊本·如什德在维护理性和传承希腊哲学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极大地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的产生。他的哲学观代表了中世纪阿拉伯哲学的主流思想,同时也反映了宗教和哲学的矛盾,以及阿拉伯哲学家为调和这种矛盾所做的努力。

        关键字:阿拉伯逍遥派哲学  伊本·如什德  哲学观

        Abstract:

        With emergence of Islam in Arab peninsular, a spirit of acquiring the knowledge and exploring the intellect flourished among people who converted to Islam. Under inspiration of this spirit, Arabs within two centuries transformed all Creek cultural products into their own. In philosophical thinking a kind of Peripatetics with a clear Greek trait was introduced into academic system of Muslim intellectual research. In this movement as a key figure, Ibn Rushdi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in defending the reason and justifying Greek philosophy and accelerated greatly the coming of the Renaissance. Ibn Rushdi’s philosophical thought represents the main trend of Arab philosophy in Medieval time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religion and the philosophy therein and it also indicates the effort made by Muslim philosophers for reconciliation of the religion with philosophy.

        Key words: Arab Peripatetics,  Ibn Rushdi,  reconciliation 


        西元七世纪,随着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兴起,一种追求知识的风尚和开发理性的精神一度在接受了伊斯兰教后的穆斯林中间逐步盛行。不久,阿拉伯人便在科学、文化、艺术领域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创造了具有浓郁伊斯兰色彩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中东地区因之出现了一派繁荣的文化景象,中世纪阿拉伯的天空也因此格外灿烂耀眼,堪与盛唐时期的中国相媲美。

        理性的复苏和求知精神的感召,使阿拉伯人用短短二百年的时间将希腊人数世纪的科学文化成就转化成了自己的东西[2],涌现出了一批自己的医学家、天文学家、化学家和数学家。在哲学领域,一种具有希腊文化色彩的阿拉伯逍遥派哲学便出现在穆斯林的学术体系当中,这不仅丰富了穆斯林哲学与文化的内含,而且还拯救了濒临灭绝的古希腊文化遗产,为后来欧洲文艺复兴和现代西方哲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3]。

        阿拉伯逍遥派哲学自铿迪(约西元801—873)发轫,由法拉比(约西元870—950)和伊本·西那(西元980—1037)等人的大力发展,达到顶峰,再到伊斯兰的权威安萨里(西元1058——1111)提出猛烈抨击而在穆斯林东方一蹶不振,逐步衰落。然而,它却在穆斯林西方——安达鲁西(西班牙)奇迹般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影响东西方思想界的哲人,其中尤以伊本·如什德最为突出,成绩卓著,被称为“阿拉伯逍遥派哲学集大成者”[4]。

        伊本·如什德全名叫艾布·沃立德·穆罕默德·本·艾合麦德·本·穆罕默德·本·艾合麦德·本·如什德,在西方世界以“阿威罗伊”被人熟知。他于西元1126年出生在安达鲁西科尔多瓦的一个宗教学术世家。他爷爷曾是科尔多瓦的法官,据说还做过安达鲁西的总法官,着有一部流传至今不朽的教法学名著《关于法律的意见》[5],在当时的安达鲁西和北非一带享有极高的学术地位。伊本·如什德的父亲也担任过科尔多瓦马立克学派的法官,虽不如他爷爷那样有名,但作为一位著名学者的儿子和后来一位伟大哲学家的父亲,前后的荣耀足以使他闻名遐迩了[6]。伊本·如什德自幼承袭家学,学习教法和宗教哲学,并师从当时在安达鲁西最有名的医生学医。1153年,他来到北非穆瓦希德王朝(1130年—1269年 )的首都马拉库什,对那里盛行的逻辑学、数学及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发愤钻研,并逐步出名。后由安达鲁西另一位年纪稍长的哲学家伊本·图斐利的引见,接识了北非最热爱学术和科学的哈里发艾布·雅古卜·优素夫(1184—1199年在位),得到了他的赏识,从而踏进了宫廷,为哈里发解答亚里斯多德哲学中的疑难问题。伊本·如什德从此官运亨通,地位一路飙升,在宫廷作哈里发的老师和亲随,并于1169年担任塞维利亚的法官,两年后晋升为科尔多瓦的总法官,还于1182年任命为宫廷御医,随意进出宫廷。最后他又被调回科尔多瓦,任大法官之职。然而,伊本·如什德生命的最后几年,遭遇却与他前期的荣耀形成巨大的反差。器重他的那位哈里发于1184年不幸去世,由他儿子曼苏尔继承哈里发职务,后者的学识和胆略远不如他父亲的,从而让敌视哲学的人乘虚而入。曼苏尔起初对他恩宠有加,可经不住一群嫉妒者的诽谤,他们大加抵毁伊本·如什德,控告他离经叛道,散布“流毒”。曼苏尔的态度从此骤然大变,先撤了他的职,进而把他放逐到临近科尔多瓦的犹太村庄,不许他离开那里,并下令将其书籍全部烧毁,还在各清真寺的演讲中诅咒他的名字。幸好这场灾难只持续了四年,曼苏尔清醒过来,尽快遏制了这种风气。风波平息以后,哈里发又与他重归于好,恢复他原先的职务。不幸的是,伊本·如什德在名义恢复后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时值西元1197年,享年72岁。

        伊本·如什德一生勤奋好学,精通多门学科,如教法、教义学、哲学、医学和天文学,并在每个领域留下了大量的著作,成绩最突出的还是在哲学方面的贡献,著作等身。他几乎解释了亚里斯多德的所有哲学著作,并且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创造性的发挥,还评注了柏拉图和波菲利的部分著作。他的流传下来的作品,仅哲学和教义方面的就有118种,其中许多著作被译成了希伯莱文或拉丁文[7]。他的思想在13世纪被介绍到欧洲以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迅速形成了“阿威罗伊主义”,成了进步思想家与汤玛斯主义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极大地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到来[8]。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