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疼慈教门的接班人

众所周知,玩耍与好奇是小孩子的天性,也是造物主给予他们的特恩,他们可以每天无忧无虑且天真无邪地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他们的生活写照,有口饭吃不饿肚子就很知足与快乐,当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有时挑剔也属正常;有个玩具就能饶有兴趣地自己玩个半天,现代社会若再有个手机,那简直就是不管不顾的贪玩游戏或看动画片而像入了天堂一样地让人着迷。于是,相信有很多人成年后都会时不时地怀念儿时的种种快乐时光,那时或三五成群地小伙伴聚在一起玩个游戏,白天或夜幕降临时捉个迷藏等等,或多或少地都给自己留下了各不相同且无限美好的人生回忆。

记得我小时候第一次跟随老人进入清真寺的印象就是因为好奇,无论在水房看到他们洗小净时的漱口呛鼻,还是大殿里礼拜时的鞠躬叩头,第一感觉就是没有任何想法而对动作上的好笑,绝对不知道更不懂有什么意义。有时,偶尔任性地随意在大殿不听话的笑声或来回奔跑等其他不老实的小动作也会打扰到其它礼拜的人,礼拜下来也会被不客气的乡老呵斥几句,而更多的是给予好生交代,下次再不能这样了等等怎么怎么地,我也会满口和点头听话地赶紧答应以免挨揍。有时碰到阿訇也会问问几岁了,上学了没有或几年级了等等的随口聊聊。碰见有用心和有长远之见的阿訇们更是好心对待和好言夸上几句,再好一点的还会给个糖块,或者递个油炸菜角吃吃。因为他们知道,小孩是教门也是社会等所有事业的接班人。虽然不能指望每一个玩童长大后都去干同样的一个事业,但好言相说和爱心对待以期给他们留下好的印象是年长之人,尤其是所谓的教门人更应该持有的态度与乜提(举意)。就算去除信仰要求之外暂且不谈,爱戴与疼慈小孩也是为人最为基本的道德表现。

但世间的有些事情总会有所遗憾,有可能是有些人认识不到位,有些人是想法不一样,但无论是处理社会上的矛盾事情,还是对待信仰上的教门操守,正确看待和公正判断一件事情,是出口宽厚好言的相劝,还是立意虔诚为主的姿态,亦或是一解你那自私杂念的暴躁脾气,在你张口之时的一刹那就显露的一览无遗。先知穆罕默德(愿主赐福安之)曾经对此形象地说:“一个人的身上有一块肉,这块肉好了,全身就会好,这块肉坏了,全身就会坏,这块肉就是人的心。”

在昨天傍晚的资讯里就看到这样一件事情。在尊贵的斋月礼“泰勒维哈”拜功的时候,某寺里来了几个小孩子,在大家礼拜的时候他们就在大殿后面跑来跑去而无意但也小心地玩耍。孩子们也没有大声的吵闹嬉笑,只是能听到他们的小脚“咚咚咚”地在地板上跑来跑去而发出震动的声音。出其不意的结果是,礼完拜刚出了“色俩木”,就有人不满地说:“明天起再别带小孩子来寺里了!打搅的我们没办法静心礼拜!”

然后,从某个角落传来“哦”的一声,略带着失落与无奈的回答,大概是孩子的母亲吧,与那句毫不客气的驱逐令相比,她的回应显得分外软弱无力也更无助。艾布•胡莱勒的传述:他说:“先知亲吻了他的外孙哈桑•本•阿里。当时艾格勒尔•本•哈比斯在他身旁。艾格勒尔说:我有十个儿子,我没有亲吻过他们中的任何一个。真主的使者看了看他,然后说:没有慈爱之心的人,不蒙主的慈爱。”(两大圣训集)

我能猜想,这位母亲可能好不容易带上孩子来了寺里,首先是需要有信仰上的坚定,其次是完成世俗上的家务,更有家里人的支持,来了之后她大概是也千叮咛万嘱咐,告诉孩子不可以在大殿里嬉笑吵闹以免影响别人,而孩子也听话照做了,只是一时没有控制住而很天性的来回奔跑,却没想到最终还是被自己的同胞,那些平日里见了面跟你互道“祝你平安”的人急不可耐地赶了出去,无情赶出真主的殿房。先知穆罕默德(愿主赐福安之)说:“一个人说一句真主喜悦的话,他并不知道这句话有何种结果,而真主为之写下祂对这个人的喜悦,直到他来会见祂;而一个人说一句真主恼怒的话,他并不知道这句话会有什么结果,而真主为之写下他对这个人的恼怒,直到他来会见祂。”(艾哈迈德圣训辑录)

但与此形成不同反差的是,同样是另外一班礼拜的人,也同样伴有小孩的玩耍以及自然的哭闹,但对同样事情的发生后所表现出的不同处理方式却显示了为人待物的不同品格和境界,以及对经训教诲理解程度是否到位的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实在令我们一代所谓的教门人汗颜,但我坚信更值得我们去深思。“你应当温和地对待信士们。”(《古兰经》15:88)

另外一位清真寺的伊玛目,在面对大殿里哭闹的婴儿和不安的父母时,说出了以下诗一般的美丽动听且暖人心脾的语言,这才是来自经训的教诲,这才是出自信仰的表达,更是令人接受和夸赞的教门操守,让人值得尊敬与学习,读来让人感动不已、潸然泪下!

这位伊玛目说:“请大家稍微安静听我说几分钟,我刚才出拜时的赛俩目是说给这位哭闹玩耍的孩子和她的母亲的,在我看来,这个孩子的哭声比我今天的言语要美妙和动人得多,因为我们都是过客,我们满大殿的人最终都要回归到造化万物的真主那里,而这个孩子和我们的那些没有来清真寺的后辈们才是这座真主的房屋真正的主人,他们是我们的未来,他们是将来发扬我们信仰的依靠,我们任何人没有丝毫的权利将任何一人请出真主的白屯拉西(房屋、清真寺),更不要说,用我们自己的无知来赶走我们自己的未来,我要感谢这位带孩子来清真寺的母亲和这位父亲,感谢你们将我们的未来带到了我们的面前,我们应该向伟大的真主捧起双手祈求无限的回赐给这对父母!是你们,让我们听到了我们的接班人那嘹亮和有力且悦耳动听的声音,这是伊斯兰的力量,这是来自天堂报喜的喜讯,这是信仰即将光大的种子所发出的呐喊!的确,今天值得我们到场的所有人都应该共同来祈祷伟大的造物主赐福他及他的一生在真主的恩惠下平安、快乐、幸福地成长!阿米乃!”

他接着说:“我们敬爱的先知穆罕默德在遇到任何一位元孩童的时候都会首先向他们说“赛俩目”祝福,而且当我们的先知在领拜的时候,一旦听到有孩子的哭泣声,他一定会缩短礼拜,他总会给“索哈拜”(跟随者)们说:'这位母亲是多么的艰难啊!"说到这里,这位伊玛目早已泣不成声,他低下头用双手擦拭着双眼,喃喃的说道:“尊敬的先知啊!您给我们传达了一切,教诲了我们一切,可是我们却做了什么?又在做着什么呀!”阿依莎的传述:一个游牧人来见使者穆罕默德说:“你们亲吻儿童吗?我们无此习惯。”使者穆罕默德说:“难道你们的疼慈之心被真主剥夺去了吗?”先知教导我们要有怜悯和疼慈之心,应尊重和爱戴身边的每一个人。这种爱是伊玛尼(信仰)下产生的力量。伊玛尼的力量越强,仁慈心就越大,对身边的人就会越加善待和关爱。父母爱孩子,孩子孝父母,丈夫爱妻子,妻子疼丈夫,爱邻居,爱同事,爱朋友,爱身边遇到的每一个人。

是啊,人比人,气坏人!同样的礼拜,同样的遵守,同样的信仰,同样的教门,但对经训理解的差异却造成了教门操守和为人处世的不一,同样事情的发生,换个地方的处理方式怎么就会如此大的不同呢?我们的礼拜的目的是什么?封斋的意义又是为了什么?如果只是为了完成而完成,为了挨饿而挨饿而不懂其意是经训教诲所反对的,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并没有通过这些功修给我们带来生活中信仰上的升华,道德品质上的提升,为人处世时的谦和,接人待物时的内心与言行高尚!的确,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刻的反思!

确实,境由心生,物为我定。有的人说,信仰是一种生存智慧;有的人说,信仰是一种人生态度;有的人说,信仰是一种处世哲学;还有的人说,信仰其实什么都不是,也什么都是!其实,信仰就是一颗敬主爱人的虔诚之心。行住坐卧,做饭买菜,乃至一言一举,一静一动,哪一样不是信仰境界的体现?信仰,是一种从心而发的敬畏,也是一种入脑入心的思索,更是一种功修操守。草木青青,则因摆动而彰显活力;人因坚守一份信仰,才能透视万物,看清自己的人生使命。所以,信仰就在我们行住坐卧的平常生活之中,只有在生活中完美的表现信仰,我们才能体悟到真正的信仰之美!才能得到造物主的喜悦而获得今后两世的吉庆与成功!“人们啊!确已降临你们的,是从你们的主发出的教诲,是治心病的良药,是对信士们的引导和慈恩。”(《古兰经》10:57)
---------------

(特别感谢雨水先生为本文提供的素材)

【来源:微信公众号“教门漫谈”。祈求真主回赐作者!阿悯!】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