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昔日强盛及当今受挫的原因是什么?

        穆斯林可以解释为一个信仰真主和真主制定的信仰原则,从不怀疑、反对这些原则,心悦诚服、献身主道的人。也就是说,穆斯林就是一个能够在自己的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全心全意、忠贞不二地履行真主的诫命的人。然而有些时候,穆斯林可能没有找到机会充分地代表伊斯兰。即便如此,如果人们是因为热爱并渴望代表伊斯兰,在内心希望以伊斯兰为生活方式,那么,如果真主意欲,他们不会为集体的失败而承担责任,他们将不会受到责备。任何一个复杂精微的机器,如果被拆的七零八落、弃之不用,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的用途都差不多会被人们忘记,那么要想再重新启动这个机器,就必须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如果这个机器是一种生活方式,牵扯到承担责任和重担,这些责任虽然长期来看是愉悦安逸,但是短期来看却意味着艰苦辛劳,试想想这台机器的重新启动要花费多大的努力?要想重建这样的生活方式,要想赢得全社会而不是某几个人的赞同,这该是多么地艰难?而且,如果人们意志坚定,真心诚意、下定决心要重启这台机器,结果他们的努力没有、也不可能取得成功,那么也是情有可原。人们胸怀渴望、矢志不渝地追求这个目标,视之为生命攸关的大事,那么如果目标没有实现,他们肯定不会为此失败而受到问责。实际上,如果要免于承担责任,就要彻底遵循伊斯兰的生活方式,或者心中怀有对伊斯兰的生活方式强烈渴望并使之成为现实。任何违背此举意的行为都将遭到今世和来世的报应。在今世,人们将会因为远离伊斯兰的生活方式而遭受降格、堕落的后果;他们将会受到罪罚,在社会,政治,商业,军事等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受制于不通道者的权力和约束,在知识和技术领域也将被远远地抛在后面。在后世,他们将会因为这种失败和臣服于不通道者而遭受拷问和严厉的刑罚。

        在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穆斯林在各个领域里经历了文明的崛起并取得了最高的成就。在正统哈里法统治时期,这种崛起带有崇高神圣的性质。在伊斯兰教历第一个世纪中,那些追随先知的人们才是伊斯兰的生活方式的真正代表。真主的使者曾就这一时期说:

        “在我之后,穆斯林的军队将会到达城池之外,然后有人问,‘你们当中有没有人见过先知?" 回答将会是肯定的,然后大门将为他们敞开。他们的后继者也将进行圣战,他们也会被问道"你们当中有没有人见过那些曾经看见过先知的人?’他们会回答说, ‘有。’于是城池将被他们征服。然后到第三代,当他们被问道,‘你们当中有没有人见过那些曾经看见过圣门弟子的人?’当这个问题得到一个肯定的答覆,真主也会相助他们征服。”

        布哈里和穆斯林圣训集中也有记载,关于之后的三代人,真主的使者说:“你们当中最优秀的是生活在我这个时代的人,然后是他们的后继者,再次是他们的追随者们。”

        这三代穆斯林严格遵循先知的教导,相应地,也被赐予了辉煌的胜利。

        回顾伊斯兰的历史,我们发现历史事件能够印证先知的言论。四大正统哈里发在位三十年。第三位哈里发奥斯曼在位时期,穆斯林遍及世界的各个为人所知的角落。他们曾远到咸海,而在相反的方向又远到东亚细亚半岛的埃尔祖鲁姆(Erzurum)。当时的情况虽然有差异,意见也并非完全统一,但是与不通道者进行圣战的精神是坚不可摧的,一直在激励着穆斯林的奋进意识并不断地前进。在那一个时期,穆斯林彻底征服了非洲北部。优固拜·伊本·纳菲是那场战斗的穆斯林统帅,死的时候年仅50岁。但是这场战役在他的有生之年胜利完成了,并且成功地让所有的柏柏尔人臣服于他。当他策马来到大西洋的边上,放声高呼:“啊,真主啊!如不是这黑色的海水出现在了我的面前,我将把你的尊名,将把光明的源泉,传递到世界上最为遥远的角落。” 在那个时代,穆斯林们还没有当今这种可以在任何天启状况下运行的轮船和飞机。他们行军主要靠骑马或者步行,遇到河流就扎木筏渡过。即便是在这种工具匮乏的状况下,穆斯林们依然千里奔波,转战世界各地,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征服了极其广袤的疆域。

        无论圣门弟子们征服到哪里,他们的足迹所到之处,在那些远离阿拉伯半岛"腹地"的遥远国度,如达吉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时至今日依然有穆斯林民族。他们的清真寺依然运转良好,有传统的宗教经学院,在培养学者和科学家。从布哈里到穆斯林,从穆斯林到铁尔密兹,从伊本·西纳到法拉比,这些人曾经是,而今依然是公认的他们各自领域的杰出代表,因为在那些土地上,伊斯兰就是生活的纲领,伊斯兰就是行为的指南。我们坚信伊斯兰的道德、精神和思想的卓越与辉煌将会再次在这些地方大放异彩,穆斯林也将重新获得自己在世界上曾经有过的位置。

        圣门弟子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征服如此众多的地方,这其中自然有原因和意义。首先,圣门弟子们是全身心地献身于伊斯兰的事业。从他们的敌人们所持的浅薄观点来看,这些人都是些疯子——的确,他们的成就令人瞠目结舌、难以置信。比如,先知出走麦地纳之夜,敌人们包围了先知的住所,意图众人用乱剑砍死先知,而当时躺在先知床上的是阿里。阿里这样做是因为他愿意接受被砍死并肢解这样的危险。但是当多神教徒们发现躺在床上的不是先知,而是一个愿意接受这样的牺牲、毫不贪恋余生的17岁男孩子时,他们手中的剑停在了空中。再举一个例子。多神教徒们听到牲畜和家养的动物们嚎叫不止,阿布.加黑尔和其他的多神教徒们爬到阿布杜拉.伊本.加什的房顶上去看究竟发生了什么。结果他们大吃一惊。全家人都放弃了家产,准备追随先知前往麦地纳,什么都不带,毫不犹豫,只想着迁徙到麦地纳,和先知在一起。于是阿布.加黑尔对阿巴斯说:“真是奇怪啊!你的那个堂弟居然能够在我们当中造成如此严重的分裂,真是无法解释、无法理解。”家园,货物,家仆,妻子,儿女,一切都抛弃了,不要了,就是为了真主、真主的使者和他所带来的讯息。多神教徒们怎们可能理解这些呢?

        艾卜.拜克尔从麦加迁往麦地纳时,只身前往,家人一个也没有带,自己深爱的孩子,妻子和父亲都留在了麦加。奥斯曼的妻子是先知的爱女鲁给叶,他在迁徙时也没有带。鲁给叶可是先知的掌上明珠,我相信,如果说鲁给叶需要一条人命,那么每个穆斯林都会争相为她献出自己的生命,而且恨不得献上一千次。然而,鲁给叶被留在了麦加,奥斯曼只身去了麦地纳。这就是当时人们对先知的忠诚程度。

        乌尔瓦.本.马苏德结束了和先知的谈判,返回麦加后对人们说起圣门弟子们对他们的事业的忠贞不渝和对先知的热爱,他说:“众人们啊,我曾经作为使节见过很多国王——,见过凯撒,见过考斯罗(Chosroes),见过尼格斯,但是我从没有见过一个国王会像穆罕默德那样受到他的民众那样的爱戴。如果他发出号令,他们会加倍执行;如果他洗小净,人们为了得到他用过的水几乎都要打起架来;他开始讲话的时候,人们都静听,连大气都不出一声;人们尊敬他,都不正眼看他,在他面前恭敬地低下头...”

        然而,先知要求人们见到他以后不要站起来。他说:“不要(因为见到我)站起来,这是波斯人的做法(他们见到长者要站起来)”。正是因为先知身体力行、处处谦逊,他的品级才不断升高,甚至超过了天使。据传述,先知第一次看见大天使吉伯利时,非常害怕。然而,一个热爱先知的圣徒说:“如果吉伯利能够理解‘哈给格体-艾哈迈迪耶’(穆罕默德的本质)的奥秘,他会昏死过去,直到清算日才会醒来。”在侍奉真主、顺服真主,与真主的关系方面,先知的地位节节升高。然而,他的地位越高,他越发地谦逊。他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的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如果有人对他稍有特殊礼遇都会让他感到不安。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