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国家落后是伊斯兰导致的么?

伊斯兰世界经济两极化之我见

摘要:伊斯兰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伊斯兰经济发展,但独特的伊斯兰经济发展模式不能简单地用现有的西方经济发展理论来诠释。伊斯兰世界的经济两极化主要由 于资源配置不均、经济结构不合理、生产力水准参差不齐、国有企业效率低下、政府职能限制经济发展和地缘政治等因素造成。阿拉伯-伊斯兰各国在全球经济一体 化的影响下,中东经济正积极探索和实施其经济发展新途径,以期缩小经济两极化的差距,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词:伊斯兰经济思想;经济两极化;伊斯兰世界;中东经济

作者简介:张玫,博士,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上海 200040)。

文章编号:1673-5101(2009)01-0060-08 中图分类号:F371 文献标识码:A

 

一、伊斯兰教和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
  
(一)有关伊斯兰和经济发展的学术观点

学术界有关伊斯兰和经济发展的学术观点可归纳为三种:一是伊斯兰教对经济发展持否定态度,其代表学者有路易士(Bernard Lewis)和其他一些欧美学者。路易士把伊斯兰世界经济发展的缓慢归咎于其教育方式,认为西元9~11世纪伊斯兰世界关闭了“创制”大门,从而影响了穆 斯林的创新能力,认为伊斯兰内部对经济发展持有敌意,不能持续发展,类似的观点被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1]的一份研究证实。该研究根据跨国家资料的分析, 探讨了价值对宗教信仰和经济态度的关系,研究了伊斯兰在合作、政府、妇女工作、法律法规、节俭和市场经济方面的经济态度。结果显示:宗教总的来说有利于经 济发展,但这份报告沿用韦伯对各种宗教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排名的思路,指出基督教持有更积极的态度,有利于经济发展,而伊斯兰则与之相反;二是认为伊斯 兰和经济发展无关。该派学者以塞维尔(Ahmed Zewail)、诺兰德(Marcus Noland)和派克(Howard Pack)为代表。塞维尔是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他指出伊斯兰世界的不发达不能归咎于宗教。诺兰德和派克则通过以宏观经济稳定和教育程度为指数 的经济发展模式来研究经济发展和伊斯兰,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大。即便有影响的话,伊斯兰促进增长,诺兰德的经济分析表明,1950~1972年期 间,中东伊斯兰国家的经济增长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2]三是认为伊斯兰教义本身对经济发展没有影响,但在伊斯兰影响下建立的一些制度阻碍了经济向前发 展。韦伯(Max Weber)认为,伊斯兰在其巅峰时没有克服自身体制上的一些‘缺陷’,如受俸的封建主义(Prebendal Feudalism)和专断的官僚的沿承 (Arbitrary Bureaucratic Patrimonialism),这些特征阻碍了发展一个理性的、可预测性的和演变性的法制结构。韦伯认为正是这种结构上的缺失影响了资本主义在伊斯兰世 界的发展,而不是伊斯兰教义本身。这个观点得到了库尔安的认同,他认为经济不发达有其制度上的原因,如伊斯兰中的继承法,对公司这个概念的缺乏和瓦克夫体 制的局限之间的相互作用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而不是伊斯兰文化本身。中国学者也赞成这个观点,并认为:“瓦克夫财产由于被停止了所有权、限定了使用权、禁止 了处分权,从而严重影响了物的效益充分发挥。” [3]也有学者指出伊斯兰的财产观念影响穆斯林社会创造财富的目的和分配财富的方式,伊斯兰经济思想中有关商业经济、商业道德的论述奠定了穆斯林商人的价 值观,也制约着伊斯兰社会的商业经营方式、商业活动的规模和商业利益的特征。

(二)伊斯兰经济思想

伊斯兰崇尚商业文化,穆圣认为:“商人犹如世界上的信使,是真主在大地上可信赖的奴仆。”[3]对商业经济和道德的论述在伊斯兰经济思想中占有相当分 量。“在《古兰经》和圣训中有大量的商业活动的训导,如《古兰经》第24章中有32节直接提到商业活动与商业道德规范,圣训中有详细的关于商业活动的法律 规定。”[3]如严禁重利、互惠教义、合理竞争、保护生产、严禁投机和商业活动契约化等,商业道德上也有具体规范,如诚实经商、公平交易和凭约守信等。

和其他宗教不同,伊斯兰对经济活动有着许多具体的规范,“伊斯兰经典《古兰经》与圣训中有大量关于财产权、商业活动、商业规范、社会福利、消费、课 税、农林牧业、利贷方面的命诫、要求、论述、其中涉及商业文体的论述最多。后来逐步形成、完善的伊斯兰教法也包括许多经济立法的内容……”[3]伊斯兰经 济思想涵盖面广,外延丰富,财产权是伊斯兰经济思想的核心,伊斯兰教义对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分配权、继承权、债务权和经营管理方面都作了具体 规定,伊斯兰支持财产所有权,但反对财产的过分集中,因而通过税收制度(即天课)、分散遗产和提倡施舍对财富进行重新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伊斯兰税收制度分为两种,分明针对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天课是针对穆斯林的主要税收种类。理论上,它对所有具有经济效益的资产进行课税,且穆斯林可根据 个人意愿主动支付天课,这种基于个人主动性的税收制度不受国家限制。伊斯兰教法对上交国库的财产种类的征税额做了具体规定,以自然矿产资源为例,伊斯兰的 哈奈斐(Hanafi)学派认为1/5的押金作为税收上交给政府,矿产征税仅限于几种特定种类,一些可以直接冶炼成纯金属的矿产,如金、银和铅等,而煤和 水则不属征税种类。哈拉吉(Kharaj)是土地税,不分宗教信仰,适用于所有人,分为两种,一是对所有可耕作的土地征税,另一种是根据可耕土地的实际产 出作物征税。吉孜叶(Jizyah)是人头税,主要针对非穆斯林征收,因非穆斯林不需承担保护国家的义务,所以吉孜叶(Jizyah)是作为保护非穆斯林 的税收。

可见,经济活动是伊斯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入了宗教信仰和价值观,伊斯兰国家的经济活动不同程度受伊斯兰经济思想的影响和制约。

(三)全球化和伊斯兰世界的经济发展

虽然伊斯兰文化和全球化理念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但伊斯兰国家,尤其是中东国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曾经一度脱节;首先,大多数伊斯兰国家不是世 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平均关税值超过20%;其次,中东国家在全球经济链中脱节。主要体现在制造业的竞争力上。多数伊斯兰国家,尤其是阿拉伯国家的生产力成 本高,无论是在有形资本还是人力资本上都落后于新兴经济体。制造业的薄弱还体现在对外贸易上。有资料显示,2005年,阿拉伯国家的总贸易额仅占全世界贸 易额的4%,出口仅占全球的5.5%。其中,90%的出口是石油[4];再次,伊斯兰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占世界的比例较小,这主要源于地缘政治的影响。中 东地区长期处于战火和地区冲突的中心,如巴以冲突、两伊战争、四次海湾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地区的不稳定增加了投资成本和扩大了投资风险,从而影响到外资的 流入量;最后,现有的经济发展理论和讨论经济发展的模式都是西方国家创造的,许多学者将这些理论生搬硬套到伊斯兰世界的经济发展上来,而没有彻底研究这些 理论的适用性,追溯伊斯兰国家发展滞后的历史成因。加之,“9.11”后,西方国家掌控了媒体的话语霸权,经济落后成为众矢之的。

综上所述,伊斯兰教影响了伊斯兰经济发展是不符合事实的。伊斯兰国家的经济两极化成因复杂,在深入研究造成经济两极化的原因之前,有必要简要回顾伊斯兰世界经济两极化的历史和现状。

 

二、伊斯兰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马来西亚和印尼基本上是在二战后脱离殖民统治的新独立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有着一定的共性。本文试图以马来西亚、印尼为例,从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角度比较两国从20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的经济发展走势。

20世纪七十年代,印尼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政府实行经济五年计划,制定经济发展重点和目标。“在石油收入剧增的带动下,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 产总值的增长率在大多数年份是7%以上。人均收入由1970年的80美元增加到1980年的490美元。”[5]19因此,石油价格的上涨给中东石油国带 来了大量石油美元,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是伊拉克,以12.1%的速度增长[7],其次为沙特和叙利亚,分别在10%左右。GDP年均增长率最低的国家有 科威特、伊朗和利比亚等石油出口国,它们的增长率在2.2%~2.5%之间。[6]

到20世纪八十年代,伊斯兰世界的经济两极化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地区层面和地区内部的经济增长差异。地区层面上表现为西亚国家和东南亚等其他地区 的伊斯兰国家经济增长率上的差异,表1显示:西亚地区的经济增长出现了负增长,平均增长率为-2.2%。而东南亚的印尼和马来西亚则分别以5.5%和 6.0%的速度逐年递增,同期的巴基斯坦也不相上下。从表1可以看出,伊朗、伊拉克和沙特在八十年代的经济发展缓慢甚至是负增长,伊拉克尤为突出。两伊战 争导致该国八十年代的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1%。由于油价的下跌,阿拉伯国家普遍出现了高通胀,经济发展停滞,国民收入下降等现象。而人均收入也 相应减少,如沙特人均GDP收入从1980年的22634美元下降到了2000年的12556美元。[4]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导北非国家进行一系列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四项:减少政府支出、国有企业私有化、减少贸易关税和开放利率和汇率制度,但这些改 革并没有对地区经济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主要原因有:其一,迄今这些国家内部对“经济改革”尚未达成一致,更不用说具体的改革方案;其二,政府部门不具备 执行改革政策的能力;其三,既得利益者是经济改革的阻力之一。[4]

到了20世纪九十年代,伊斯兰世界经济两极化的状况持续存在,差距开始减小。印尼和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率仍高于阿拉伯地区。但由于政府的政策和执政力度不 同,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率明显高于印尼。事实上,1990~1997年间,马来西亚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基本超出8%。虽然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 暴”对该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但政府的有效干预使得其影响率低于印尼。阿拉伯地区的经济处于缓慢回升的阶段。从表1可以看出,西亚地区的GDP增长为 2.5%,比80年代高出了4个百分点。同时,该表也显示了即便在西亚地区内部,经济增长率轨迹有所不同:其一,1991~1994年间,海湾国家的经济 发展持续下滑,在海湾危机中,战争的支出主要由海合会各国政府承担,预计战争费用多达200亿美元。[7]其二,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影响了油价和 石油需求。因此,经济发展在九十年代后期有所放缓。1996~1999年中东北非地区的实际GDP增长率为3.6%,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准。就地区内 部来说,经济增长率受到油价的影响,发展水准有所不同。

2008年世界银行研究报告[9]的资料显示,中东地区的资源富集、劳动力供给短缺的国家 增速最慢,平均实际GDP增长率为2.9%,比资源缺乏、劳动力供给充分的国家低两个百分点,资源富集、劳动力供给充分的国家低2.4个百分点。虽然经济 发展缓慢,但西亚地区的通货膨胀率却平均达到25%。而东亚和南亚地区的通胀率则普遍低于10%。表2资料显示北非和西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同为5.2%, 而且与马来西亚和印尼间差距减小,不到一个百分点。阿拉伯-伊斯兰地区间的平均GDP增长率渐趋一致,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

首先,世界经济的整体复苏。自2000年来,世界经济总体走势良好,经济增长率为4.7%。2001年经济保持增长,中东地区GDP增长率为4.8%,远 高于1999年的2.8%。但2001年的“9.11”事件对全球经济打击增大,尤以航空业和旅游业最为突出,对一些阿拉伯国家如埃及、阿联酋的旅游经济 也造成了一定打击,但这种打击只是短暂的,海合会各成员国的经济在次年就有所好转。

其次,石油价格持续攀升,海湾产油国收益最多,政府开始大规模投资,实行经济多元化政策,试图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根据联合国报告,2002~2007年, 西亚北非地区的GDP增长基本保持在5个百分点之上(除2002年以外),且一直高于世界平均水准。2004年GDP实际增长率达到了最高点,为 7.3%。2005年开始,GDP增长速度放缓。至2007年,地区经济的增长速度达到了5.4%,比世界平均水准高出两个百分点。造成经济快速增长的最 主要原因是油价飙升再次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07年,原油价格从1月的每桶50.8美元飙升到12月的89美元。

再次,区域间的关税降低。2008年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中东北非地区关税降幅较大,进出口申报程式所需时间大大减少。2000~2007期间,关税从20%下降到13%,高于世界其他地区。同期埃及的平均关税税率从21%下降到6.9%。”[8]

最后,区域内部投资增加。“9.11”以来,随着西方国家投资环境的恶化,海湾地区的石油出口国逐渐向其他伊斯兰国家投资,帮助改善投资地的基础设施 建设。2002~2006年期间,海合会的资本流出量达5300亿美元,其中11% 流入中东其他地区。[9] IMF的资料显示:2006年流入突尼斯的海合会国家总投资占该国总外资流量的69.4%。[10] 2007年,海合会国家在埃及的投资占该国FDI总额的25.2%。2000年以来,中东地区普遍开放了本国的资本市场,市场流动资本增多。

 

三、经济两极化的原因
  
造成目前伊斯兰世界经济两极化的主要原因除经济要素的差异外,还与政府的政策力度和地域战乱等地缘政治因素有关。

第一,资源配置不均和经济结构不合理。石油和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阿拉伯半岛和北非的阿尔及利亚。阿拉伯国家的经济不同程度受石油影响,这种以石油为 主导的经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一方面,石油出口国经济结构主要以石油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大量的石油美元虽在财政上给政府提供了很大空 间,但石化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带动其他产业技术的提高,且间接造成本国人口失业率上升。石化工业是一种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量多,人才要求高、精、尖的产 业,即便本国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和人力支撑,只要通过引进技术和人才就可使整个工业运转;由于海合会国家本国人口基数小,普遍存在劳动力短缺现象,这些政府 长期推广的高福利制度使得国人不愿承担一些重、累和工作时间长的工作,即便是服务业也需从外引进劳动力;另一方面,阿拉伯非石油出口国虽采取措施发展工业 和经济改革,却以失败告终,造成了高失业率,国家背负了许多债务。如摩洛哥在1998~2007年间,财政一直处于赤字状态,2001年达到顶峰,赤字相 当于财政收入的10.2%。[11]同期,埃及的财政赤字更为严重,相当于该国GDP的7.5%。

第二,生产力低下。诺兰德和派克的研究指出,20世纪七十年代阿拉伯国家综合生产要素率(TFP growth)类似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但是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增长率明显下降,主要的原因是投资率低,劳动力增加和技术水准不高。[12]世界银行颁布 的1998/1999年度世界发展报告指出,所有阿拉伯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准都低于两个指标国家(阿根廷和韩国)的一半。如果把阿拉伯国家分为三类 的话,第一类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的生产力稍微高出两个指标国家的一半;第二类有一定石油资源的国家,其生产力仅占两个指标国家的1/6;而最后一类的石油 资源匮乏,国家的生产力则不及两个指标国家的1/10。[13]综上分析,生产力的反差折射了阿拉伯国家经济两极化的现实。

第三,国企亏损严重,效率低下。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北非的阿拉伯国家,这些国家政府在经济中具有绝对的主导作用,通过财政支出,建立了许多国有企业。由于国 有企业的建立初衷是创造就业机会和为其他相关工业提供廉价货源,因而,企业领导人缺乏动力控制生产成本,这些高额成本通常通过政府预算补助来弥补。国有企 业亏损严重,负债累累。1978~1981年间,突尼斯国有企业的亏损额相当于该国GDP的4%。[6]国有企业经营不善造成了高通胀、高汇率、出口商品 竞争力低和国内价格扭曲的现象,这种状况在九十年代有所好转,随着经济调整政策的逐渐改善,阿拉伯国家逐渐开放投资政策,通过一系列举措鼓励企业发展、巩 固其竞争能力,如实行私有化、鼓励私营投资、建立自贸区吸引外国投资和允许外国人在指定区域享有产权等。

第四,政府职能过大。阿拉伯国家政府职能过大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一个绊脚石。无论是石油出口国还是非石油出口国,政府都在国内建立层级式的“食利阶层”来 维护其统治的合法性,如海合会国家政府颁布各项政策来“笼络”各阶层,进而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首先,为削弱商人阶层在英国“委任统治”期累积的政治权 力,政府首脑将自己的亲戚和族裔安插到各个政府部门担任公职;其次,建立代理制。这种代理制主要是指外商投资和经营必需通过当地商人的代理和投资,外商的 最高投资份额不得超过49%。代理制的建立事实上是将被“剥夺”了政治权力的商人阶层纳入到由石油美元建立起来的经济体系中分一杯羹;最后,通过增加政府 的职能部门就业机会,政府将普通民众纳入到政府部门工作,赋予高薪。此外,还建立一系列高福利制度,如免费教育、医疗等。除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外,政府还 建立了一些形象工程,浪费了物力、财力。政府并没有真正把“石油美元”花费在提高生产技术、效率和创造就业机会等经济发展的方面,无力掌控经济的发展,经 济发展易受外部因素冲击,尤其是石油价格的波动。

第五,地区冲突和地缘政治的影响。长期以来,阿拉伯地区处于地区冲突的中心,局部战争不断爆发,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2005年的黎巴嫩政治骚乱使得 该国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其GDP实际增长率为零。[14]另外,军费支出占了政府总支出的很大比例,如1960~1980年,伊拉克的军费支出占该国 GDP的51%,沙特和叙利亚紧随其后,分别相当于本国GDP的19%和18%。[6]

 

四、结论
  
步入21世纪以来,多变的国际格局和持续上涨的油价对伊斯兰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9.11”之后国际环境对伊斯兰世界的敌视日益上升,西方国 家强烈要求伊斯兰国家实行民主制度,加快政治和教育改革的呼声迫使伊斯兰国家领导人重新审视发展重点,已经有步骤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更重要的是,“9.11”还促使伊斯兰国家内部产生了发展经济以强国的意愿和动力,有别于20世纪七十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海合会国家的政府将投资集中在一些 具有长远效益的项目上,注重创造就业机会,引进技术、资金,提高生产率。此外,还将部分“石油美元”存放在国家主权基金中,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投资机会,扩 大收益,已备不时之需。经济多元化政策也成为发展重点,以摆脱对石油的依赖。随着西方国家对阿拉伯国家投资的敌视和故意设障,伊斯兰国家间的经济和投资大 大增加。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对全球化的态度有所改变。世界民意组织2008年8月公布的一份最新的调查报告[15]对以穆斯林人口为 主的7个国家 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被问及“您相信全球化,尤其是与世界各地日益增长的经济联系对国家来说是好还是坏?”的问题时,平均63%接受问卷者认为全球化对国家 经济有益,问及贸易对国家经济是否有益时,64%的人的回答都是正面的。总之,穆斯林对全球化持有积极态度,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应该利用全球化契机,结合 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大力发展经济,促进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间的经济发展,减小经济两极化现象。


〔 参考文献 〕
[1]Luigi Suiso, Paola Sapienza, Luigi Zingales. People’s Opium?—Religion and Economic Attitudes. [EB/OL]. [2008-05-30]. NBER Working Paper 9237, October, 2002. http://www.nber.org/papers/w9237.

[2]Marcus Noland, Howard Pack. Islam, Globalisation,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the Middle East.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EB/OL]. [2008-05-30]. http://www.iie.com/publications/pb/pb04.pdf.

[3]刘天明.伊斯兰经济思想[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

[4]Alissa Sufyan. The Challenge of Economic Reform in the Arab World—towards More Productive Economies.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EB/OL]. [2008-05-14]. http://www.carnegieendowment.org ... n_reform_final.pdf.

[5]俞亚克.当代印尼经济[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

[6]Richards, Waterbury. A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Middle East—State, Cla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M]. Oxford: Westview Press, 1990.

[7]Abudulla Baabood. Dynamics and Determinants of the GCC States’ Foreign Polic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EU. Gerd Nonnenman. Analysing Middle East Foreign Policies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Europe[M]. Eastleigh: Routledge, 2005.

[8]World Bank. Economic Developments and Prospects—Regional Integration for Global Competitiveness 2008.[EB/OL]. [2008-05-18].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