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穆斯林的斋月

ramadan-lamp.jpg

在没有进入斋月之前,和几个朋友聚餐,其中说到穆斯林斋月封斋一事。

一位汉族朋友说,“炎热的夏天不吃不喝地坚守一天,怎么能坚持得住?如何才能熬得过去?”一位同为回族的朋友信誓旦旦地回答说,一定要坚持,这是对人的考验,“咱们这里算什么,阿拉伯地区那么干燥炎热,人家都能坚持不懈地斋戒一个月,我们还做不到?”

另外一位汉族朋友惊讶地说,“伊斯兰教也用佛教词语‘斋戒’?不是封斋吗?再问一句,这样的封斋究竟有什么好处?”回族朋友回答说,封斋、斋戒都一样,应该不仅仅属于哪一个宗教的术语。斋,就是饭的意思。斋戒就是通过禁食的方式达到某种戒律、戒除;封斋则是封闭、斋戒的意思,有些地方还用“闭斋”这个词。他接着说,封斋是穆斯林的一项主命,是五功——念、礼、斋、课、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穆斯林男女只要身体健康,到了年龄,男12岁、女9岁以上,都要遵守、践行这一义务。回族朋友继续解释着,汉族朋友还是有些疑惑,“斋戒就是不吃东西吗?一天不吃不喝的,饿不死也会渴死,尤其在这酷暑季节。”

实际上,在伊斯兰教看来,斋戒从形式上是禁止饮食,但还包括不吃不喝不做,要在思想、语言、行为上有一定的禁止、限制。封斋,食物和水的绝对禁止摄入是基本。处于斋戒状态的人,要注意思想和言辞,不生气、不争吵等。在一个月的斋月里,夫妻禁止同房,通过这种禁忌,来增加夫妻彼此的思念和爱慕。同时,通过不吃不饮的方式来感悟食物的贵重。平时吃饭无节制,且浪费较多,斋戒的挨饿过程,就是在一种假设的环境里,体验真正缺少了食物的那种紧迫、无助和渴盼。

封斋是伊斯兰教的一种要求,是穆斯林表达虔诚敬意的一种方式。不过,有人会说,宗教传统应该与时俱进,现在还延续着过去的习惯,会不会觉得有些落后呢?

人的生活方式的确在发生变化,但是每个宗教都有着一定的制度。对于封斋的制度规定,伊斯兰教也不是铁板一块,而是给人便利。比如病人可以延期封斋还补。旅行中的人因为饮食不方便,再加上旅途劳累,可以暂停守斋,待返途回家再还补。孕妇和喂养哺乳婴儿的女性也可以不守斋而后期再做还补。女性如果处在经期或者产后处在休养期,不应封斋。年事过高、身体虚弱者也可免除斋戒,在日后根据身体状况还补。也就是说,伊斯兰教的教规制度并非一刀切地严格按照律例执行,而是根据现实情况可做调适。另外,如果实在不能还补,还可以通过给有需要的穆斯林提供膳食以替代。

从这一点看,伊斯兰教教规是人性化的。而且,封斋是个人的事情,没有人会干预,也不需要干预。封斋了,不必要四处宣传。当然,有些地方政府要求公职人员不应因为封斋影响工作,穆斯林不能因此就说政府对于封斋进行了限制,那样说是言过其实且蛊惑人心的。

那么,穆斯林是不是应该跟着时代的步伐继续往前行?在全球化时代,人们在世界各地行走,各种文明思想交流碰撞,穆斯林如果继续固守传统,会不会显得不合时宜?这些问题说明,穆斯林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不免会面临一个如何迎接和适应现代化的问题。但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不能把穆斯林作为一个群体应该接受的挑战、适应与改变,理解成为对伊斯兰教的否定。人们在不同的场景中交流互动,通过自我调适达到适应,适应之后可以有着随时的转变和调适。的确,穆斯林在迎接现代化与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和待人接物的方式需要在不断的现实环境变换中进行主动的转变和适应,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伊斯兰教制度、《古兰经》和“圣训”。

封斋是穆斯林的私事,是通过个人虔诚坚守来寻求精神慰藉的方式,也是履行宗教义务的行为,而且这种行为不能影响到他人。这与其他宗教的信徒坚守自己的信仰是一个道理。每种宗教都一方面在积极地迎接着现代化的生活,在物质方面实现满足,一方面又虔诚地守护着宗教信仰,在精神方面握紧支柱。宗教制度只是人在积极参与并融入现实社会生活的一种理论参照和生活指南,应该并且能够根据现实环境去调适适应的,而不能固化不变。

不过,用科学去解释宗教的一些内容合理吗?比如有一种说法是,穆斯林的封斋,通过饥饿的方式来治疗现代人的常见病,如肥胖及胆固醇、血脂、血糖过高等。其实,用今天的科学研究来判断过去的各种宗教禁忌和宗教制度,那是在替古人担忧。人是生活在社会和文化场景中的,人们在遇到各种问题时,通过纠错的方式不断总结教训,形成经验。宗教制度的形成也并非空穴来风,它符合历史情景,并最终形成规律。用今天科学的观念去反观,或者去重新解释过去形成的禁忌和制度,虽然有一定的说服力,有借鉴作用,但是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

“斋月到了,我也想像你们一样试试禁食,但水可是不能禁止的”,一位汉族朋友说。我们几个回族朋友笑着回答说,好啊,无论如何,这也是对异文化的一种体验和理解。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