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斯米是我们穆斯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它早已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养成了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不自觉地念诵“泰斯米”;这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习惯。雨水使天地之间连为一体,泰斯米像雨水一样使我们的信仰与生活结为一体。我想这是泰斯米最为妙不可言的地方。而今天,我将说它只是其中之一。因为我发现了更多的泰斯米的美妙地方。
在开始浅谈之前,我们有必要重新对泰斯米有一个常识性的认识。泰斯米其意就是“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也往往被我们简称为奉真主之名,以真主之名,或颂真主之名等。在《古兰经》中泰斯米是最为常见的,114章经文中只有“忏悔章”没有以泰斯米开始。关于泰斯米在《古兰经》的意义,有说是经文中的一节,有说是《古兰经》分章节的标志。泰斯米是开始我们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分辨是非时的冷静,是潜意识中的一种意念。正如使者说:“一切工作皆意念而成就”。
谈及意念必须要涉及人的心理。当大地给我们呈现出绿色盎然,一派生机,我们的心灵也会因此而发生转变;或诱发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引发对往事的种种愁绪。过于赞美,而忘却现实,过于愁绪,而伤其自身。这其中就需要一种适当与均衡。使者说:“每个人每天早出晚归,就像卖了自己,有的人在自救,有的人在自毁。叔本华在其著作中这样说道:“天性在这方面表现的越精密,越准确,人活在世上便越容易,越安全,越舒适。此刻只须接近真正的准确点,便足以保护他免遭不幸。”
泰斯米就是一种引导,它把你的心灵引导在一个最有可能正确的位置,从而有效地控制思想和行为。这其中内含一种心理,一种状态,也可说是一种引导,亦或者是真主的一种恩惠。
下文既是我们将从心理视野的角度对泰斯米的一种再理解。
在很多年前念经的时候,关于泰斯米我学到的只是真主普慈今世特慈后世,这似乎成为普遍对泰斯米的一种理解。直至我读到“太阳章”9—10节时:“凡培养自己性灵者,必定成功,凡戕害自己性灵者,必定失败”这节经文为我打开了一扇视窗。
关于泰斯米,我注意到“奉”,发现了人原来是有奉之心理的。为了更具体的认识,我把着重讲的三点陈列出来,以便于更直接理解。
1·奉的心理。2·奉的方向。3·奉的对象。
一、奉的心理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奉天”之说,这在颁布的圣旨和祭祀中最为常见。这种现象,只说明了人的信仰的天性,更加明白了人是有“奉”的心理需求的。这种需求和《古兰经》中相吻合。真主说:“我必定在大地上设置一个代治者(2:30)为此,在阿拉伯半岛伊斯兰还未得到广泛传播之前,多神信仰和崇奉偶像,恶风旧习泛滥成灾。每当一个部落要献祭宰牲时都会遵奉部落神偶像的名字。如奉乌扎之名、奉拉特之名等。穆圣面对于此并没有让追随者不去遵奉,而是巧妙地用真主之名替换了。这显示出了使者的智慧:既遵循了常道,也满足了信仰之天性,更加巩固和加强了“认主独一”的信念。
真主说:“你说,你们可以称他为真主,也可以称他为至仁主。因为他有许多极优美的名号,你们无论用什么名号称呼他(都是很好的)。”你在拜中不要高声朗诵,也不要低声默读,你应当寻求一条适中的路。(17:110)
泰斯米对于穆斯林来说可谓是深化到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平时的宰牲都必须以真主之名开始。正如《古兰经》说:“他只禁戒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2:173)还说:“你们不要吃那未诵真主之名而宰的,那确是犯罪。(6:121)
一件很小的事情,哪怕微不足道的小石头,你把清除到安全的地方时,念上一句“奉真主之名”也是功德,也是有惠赐的。这种从大到小,以小见大的鼓励,使人的道德得以树立,灵魂得以升华。
二、奉的方向
民国时期,杨仲明先生说:“教民范围逾越,漫托尊奉之名”。这说明,人不能光有“奉”的心理。泰斯米给我们指引了一条方向;它既是:“普慈特慈”。真主说:“这封信确是苏莱曼寄来的,这封信的内容确是“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27:30)
普慈特慈(至仁至慈)是真主设置在人类心灵上的净化器,只要人向普慈特慈的方向靠拢,那么人心中的净化器就会启动,我们可以徜徉在生活中,感知美好。阿拉伯诗人纪伯伦说:“我们活着只为的是去发现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
我们需要不断向真主的属性学习。凡与真主普慈特慈之属性相违背的事项,都应该决断的放弃。普慈特慈是真主极其美好的名号,它跟一切美好的事情相关。美好的事情是显现的,是明确的,是安宁的;我们可以发现、寻找,吸纳,成为我们心灵的甘露。正如使者说:“须知!人体内有一块肉,如果它良好,整个身体都良好;如果它败坏了,整个身体都败坏了。须知!它就是心!”。《布哈里、穆斯林圣训实录》辑录,真主说:“
财产和子孙都无裨益之日。惟带着一颗纯洁的心来见安拉者,(得其裨益)。”(26:88-89)穆圣也常向真主祈祷说:“主啊!求你纯洁我的心灵吧!”
我们只有奉着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才能得以解脱、升华。这个时候,我们就有了标准,就有了方向,我们才不会迷失在欲望之中,不可自拔。
我们奉的普慈特慈这一美好的总称,它既可以顾及我们的今世美好生活,也可以稳定我们的后世美好生活。尊奉真主之名绝不会使我们丧失对美好的追求,或觉得矛盾与冲突。泰斯米恰如其分的给我们了一个良性的持久的培养。
三、奉的对象
如果上面讨论了:“漫托尊奉之名”的利害,那么这里应该谈到的是“教民范围逾越”的危险。我想说,只有奉的心理,奉的方向还是不够的,我们的信奉应该有一个绝对存在的物件。这是信奉最为核心的部分。
泰斯米中“奉”的状态,就是承认主仆之间的关系,明白结果只归于真主,了解我们只有托靠真主才能有所出路,才能使脆弱的心变得更加强大。
记得有人问我:为什么要信奉真主,而不是偶像?我的回答:“你信奉真主,真主会把你引入一个合乎其天性的更加健康,更加美好的生活;因为我们是真主的被造,所以他最知道我们的需要。
说道这里想起《人应该思考》这本书里有句话:“真主知人之行而定,人不知真主之定而行”这句话对此表达的淋漓尽致。怎么样才能调和此关系呢?我想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学习认主独一的真实意义。真主在古兰经中说:“你说:他是真主,是独一的主,真主是万物所仰赖的;他没有生产,也没有被生产;没有任何物可以做他的匹敌。(112:1—4)
经中真主用:“你说”提醒我们要宣示,要呈现,要遵行真主的绝对独一存在。我们每当念此《忠诚章》时,必以泰斯米开始,我们就已经了奉了真主的命令。可是我有了个疑问:“你说,你说了吗?”
“奉”既是顺从的意思,因此我们的方向和物件是至关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实践。正如伊玛目·脑威说:“要达到心灵的纯洁,就要摆脱各种心病,如怀恨、怨恨、嫉妒、吝啬、自负、自衿、骄傲、奸诈、沽名、狡猾、妄想,以及不满意安拉的前定等等不良品性。”伊本·勒杰布说:“纯洁的心灵就是心无恶意、邪念和一切可憎的品性,其中只充满对安拉的热爱,对安拉的害怕和害怕安拉的疏远。”当个人被这些恶劣品性侵蚀时,整个人就形同变质败坏了。
在伊玛目安萨里那里,清洁分为四个等级:1、清洁身体外表,洗去粪便、污垢。2、清洁身体各窍,不染各种罪恶。3、清洁心灵,远离各类恶德和丑行。4、清洁灵魂,远离除安拉的一切——这是属于众先知、诚笃者的清洁。安萨里认为,不具备慧眼去认识这些层次之间差异的人,只能看到清洁身体表面污垢的这一级,而这一级相对于追求的核心来说无异于表面的一层外壳。于是他只关注这个外壳,穷究它的整个过程,把时间和精力全部用于净下、洗衣、清洁外表,寻找流动且流量大的水,等等。由于自以为是,他以为这就是追求中的清洁。殊不知,前辈先贤把主要精力和思想核心放在内心,而很少关注外表。(参阅《伊斯兰的精神》中译本代前言.第2页)
信仰是清洁的,精神的,心理的,但这种清洁的信仰是需要长期培养的。我们现实生活有很多是可以拿来培养我们性情的。愿我们以奉真主的名号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好。
这是我对泰斯米的再理解,算是一种对古兰心理的一点初探。使者和先知“奉”了真主的启示,拥有了传达信仰使命的责任,使者和先知的时代早已远去,而真主给我们留下了经典和圣训以及“奉”的大义,所以我们才是经得住考验的优秀信仰者。
【来源:微信公众号“阿訇之笔”】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