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托靠安拉

托靠安拉,是任何有教门常识的穆斯林再熟悉不过、甚至听腻烦了的话题。即便如此,穆斯林现实生活中对于托靠安拉,仍然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理解偏差、错误甚至是极端,并把这种错误的理解付诸实践,一句消极的‘托靠安拉吧’,意味着什么都不用做了、‘听天由命吧’,把一切责任全部‘推卸’给了安拉。托靠安拉真的是这样的吗?

安拉说:“托靠永生不灭的主吧!”(25:58)

“让信士只托靠安拉吧!”(14:11)

“谁托靠安拉,他就使谁满足!”(65:3)

故此,托靠安拉,是安拉的命令、使者的笋乃。

安拉还说:“只有这等人是信士,当纪念安拉的时候,他们的心在颤抖:当安拉的迹象被宣读的时候,它给他们增加了信仰,他们只托靠他们的养主。”(8:2)

诸如此类的经文比比皆是,甚至托靠一词在《古兰经》中出现的频率超过礼拜和封斋。

《利雅德圣训集》中记载:安拉的使者经常念:“主啊!我只顺从你,我只信仰你,我只托靠你……”又说:“心像鸟儿一样的人,将进入天堂。”“假若你们真实地托靠安拉,那他一定给你们恩赐给养,犹如他给鸟儿给养一样……”

毋庸置疑,托靠安拉是穆斯林应有的品质,穆斯林完事必须托靠安拉。

但什么是正确、完美的托靠呢?

仅仅阅读以上经训,你确定能正确地把握、理解托靠的意义和要求吗,能够动辄以此类经训为‘依据’,指导别人如何托靠,指责或判断他人的行为属于托靠,或违背托靠吗?!  显然未必!要正确地理解经训中的托靠,必须有更具体的解释,和现实的实践作为参照。

对托靠最完美、最直接的实践性解释,就是使者‘拴住骆驼’的圣训。艾奈斯·本·马利克传述说:有人骑着骆驼来见穆圣,问道:真主的使者啊,我是拴住骆驼呢,还是放开它再托靠呢?穆圣说:拴住骆驼,再托靠!

显然,这位圣门弟子对托靠也有了错误的理解,认为托靠与栓骆驼不能同时存在,二者是矛盾的、非此即彼的。或者他认为栓骆驼便伤害了托靠,或者托靠就不能栓骆驼。穆圣及时纠正了他的错误,指导他什么是真正的托靠,穆斯林完美的行为应该是托靠和行动互为表里。

如果按照这段圣训的精神,我们亲自询问使者,他会如何回答?!

使者啊,我们想要钱,是积极工作、经商,还是托靠?他定会回答:你们努力再托靠。

我们想发展教门,是努力奋斗、宣传还是托靠?定答:努力奋斗宣传再托靠。

我们想收获庄稼,是辛苦耕耘还是托靠?定答:辛苦耕耘再托靠。

我们生病了,是寻医问药还是托靠?定答:寻医问药再托靠。

针对当下某些侵犯我们宗教合法权益的行为,我们是积极发声、争取我们的合法权益,还是托靠?使者定会答:积极争取再托靠!

……

另外,如果当下我们口中的‘托靠’,包括穆斯林的全部行动,那么,穆斯林‘正确的、完美的行为’必须包括两部分、缺一不可,否则便不能达到行为的完美,只抓其中任何一部分便是偏激:外在主观的行动和内心的托靠。行动与托靠,各占穆斯林全部行为的一半,只有行动并托靠,才能达到穆斯林行为的完美,才可能及格甚至满分。如果只有内心的托靠,而没有外在的行动,穆斯林的行为最多只能得到一半的分数,绝不能及格。

如果我们口中的托靠指的只是内心行为,是一种心理状态、想法,和外在行动是独立的两个概念,二者互不干预、不相矛盾、各自独立存在的话。那么,穆斯林托靠的同时也必须要有外在的行动。因为行动是身体的、外在的、物质的,托靠是内心的、精神的。穆斯林要物质和精神、外在和内心兼具。

如果把内心托靠和外在行动独立开来,外在的行动,并不代表不托靠安拉,也不代表托靠。因为托靠是内心的状态,和外在行动没有关系。外在行动的同时,内心是如何想的,和外在行为没有必然联系。所以,单纯以外在的行动,并不能判断内心是否托靠安拉。

举例:一年轻小伙感冒不吃药,而说‘我托靠安拉’。

不吃药就意味着(内心)在托靠安拉吗?!不一定。或许他内心托靠的是自己强壮的身体,或其它因素。或许不吃药的时候他内心在想,小小的感冒即使不吃药,扛上几天也会康复。他口上说着托靠安拉而不吃药,而他内心实质在托靠身体的强壮,或者托靠的是时间、多休息、多喝水。

但,吃药就等于不托靠安拉了吗?!也不一定。虽然吃药,但心里却明白、时刻牢记,疾病能否痊愈、药物能不能发挥作用,不在于物质本身,而在于安拉的意欲。即,内心坚信一切事物的结果都由安拉掌管,物质因素并不能绝对决定事情的结果。虽然吃药,但内心在祈求安拉、信赖安拉,希望安拉使药物起效,使自己痊愈。那么,他就是在托靠安拉。如果吃药的时候,内心只有药物,相信物质绝对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内心没有对安拉的依赖和向往,那么他就没有托靠。

从这个角度来说,吃药与否和托靠安拉没有必然关系。或许,即使没有吃药,但也没有托靠安拉。即使吃药,但还可以托靠安拉。

无论我们说的拖靠是包含心理状态和外在行动的统一,还是拖靠和行动是两种单独的存在,无论从那种理解来说,穆斯林都应该拥有外在的行动和内心的托靠。那些万事一句‘托靠安拉吧’、外在不行动作为的人,即使内心有对安拉的托靠,即使明白结果只有安拉掌管,人是无能的,行为能不能改变现实只有安拉说了算,我们应该等待安拉的安排。即使这种内心想法是穆斯林必须具备的,是正确的。但它不是全部,并不能替代外在的行为的责任。

使者是最托靠安拉的人,但他也积极行动。所有声称只托靠安拉、而安坐家中什么都不做的人,已经丢掉了穆斯林所有责任的一半。

我们再从穆圣身上看看托靠与行动是如何结合的。迁徙,穆圣宣教事业的重大转折,这么重要的行动穆圣是如何对待的?!如果按照那些认为只托靠而不用行动的人的理解,当艾布·拜克尔和穆圣准备动身之前,穆圣一定会让艾布·拜克尔安坐家中,一句‘托靠安拉吧’就可以把艾布·拜克尔打发了。不需要让艾布·拜克尔提前预定好向导、准备好坐骑,和向导约定好会面、出发时间,并在出发之前让阿里躺在自己床上迷惑敌人,更不会提前三天到达扫勒山山洞,让艾布·拜克尔的女儿艾斯玛给他们悄悄送水和干粮,不会让艾布·拜克尔的奴隶赶着羊群为他们探听消息。

穆圣一生诸如此类的事情举不胜举,他的生平是对托靠最好的实践。他的迁徙、战争、宣教、联合部族、派遣使团等等所有重大事件,都是如何积极布置、周密安排的,足以说明托靠的正确含义。

只托靠安拉,而放弃个人努力的行为是极端行为,无论是从理性、教义和经验方面都是不可取的。如上所述,穆圣从没有放弃过个人努力。积极努力行动,是安拉为人类制定的常道,是宇宙的自然法则。

格尔达威说:“完全放弃个人努力的人,根本没有领会《古兰经》和圣训的精神,也没有圣门弟子和再传弟子的行为依据。假如早期穆斯林走这样的道路,教门一定不会兴盛,文明的建设早就化为了泡影……这种消极的态度与伊斯兰的情理、精神和方针背道而驰。”

伊本·照宰说:“有些人没有理解托靠的意思,认为托靠就是放弃个人的努力,束手不动。我们已经说过,托靠是内心的活动,不表现在肢体上,假若所有勤奋的人都不是托靠者的话,列圣全都不是托靠者。

托靠安拉,对穆斯林现实生活有何意义?

高慧珠在《阿拉伯的智慧——信仰与务实的交融》一书中,对穆斯林的托靠解释说:‘信赖真主,这是属于人的信仰世界的事,栓骆驼则是属于人的世俗世界的。信仰的世界和务实的世界,通过穆罕默德的回答,十分自然地交融在了一起。’她还说:“在务实中信仰,在信仰中务实,把信仰和务实精妙地交融化合为一体。”

另外,当穆斯林内心托靠安拉,知道一切事情的结果都在安拉的掌握、安排之中,自己只要尽力而为,结果听由安拉安排。那么,无论结果如何,无论成败得失,内心都能释然,可坦然接受。因为,事情的结果不是自己的责任,不在自己承担范围之内。这样便不会使人过于自责、患得患失、忧郁、痛苦,从而给人带来平静、安慰、力量、尊严、喜悦和希望。所以托靠安拉的人不会害怕,不会退缩,不会瞻前顾后,而是会积极努力,发挥自己的主观作用,然后等待安拉判定的结果。是谓‘尽人事听主命’也,但前提必须要尽人事!

试问那些错误理解托靠的穆斯林,有精神和行为的交融吗,还是只有精神的拖靠,而没有务实的行动,还是只有外在的行动而没有内心的托靠?!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不完美,都没有完美‘拖靠’的真正含义。

最后,我想对一些遇事不积极运筹,不努力解决,总是一句‘拖靠安拉吧’了事,把一些应该做的事情不了了之的穆斯林的精英群体说:“你们如此拖靠是在对安拉犯罪!”

 2020年5月20日于豫东寒舍

【转自微信公众号“新百家漫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