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人类道德底线的维系者

人群聚居之处,必有宗教痕迹,它是人类生活的核心本质。要了解一个民族,不能不认识其信仰;正如要明白一个人的真相,不能不知道他相信什么。据此,若想了解人性,以及人类社会运转的奥秘,必先了解其尊奉的宗教与信仰。

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常有人问起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当他们得知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时,都会觉得不可思议。但这是中国的实际,并且至少已经存在了两三千年。不过,他们大概并不了解,虽然中国人大多没有宗教信仰,却并不意味着中国人没有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怪像

近来儒家学说得到主流肯定,于是有人声称中国人在历史上都信奉儒家学说,信仰孔孟之道。翻开历史,表面上似乎的确如此。特别是宋元以降,上至君相鸿儒,下至吏员生童,甚至贩夫走卒,无不崇奉孔孟,讲究三纲五常、仁义道德。

实际上,真正的纯儒少而又少,绝大多数人只是打着孔孟的旗号,内心什么都信,佛道鬼神,打卦算命,因果报应,只要于自己有利,或者有一个能自欺欺人的解释,都可以接受,都不妨一试。

至于在民间,尤其是在汉族地区,一般人佛、道、儒都信,天、地、君、亲、师都拜,还有极其广泛的实用性、地方性崇拜。

如各地有土地神(或称土地公公)、城隍,家门口有门神,灶头有灶神,理财有财神,科第有魁星,婚姻有月老,求子有送子观音,驱蝗求刘猛将,养蚕祝蚕花娘娘,治蛟找许真君,航海靠妈祖,还有风伯、雨师、雷公、电母、河神、海龙王、阎罗王、玉皇大帝等各司其职,简直无所不包,应有尽有。一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吉凶祸福,无不有相应的神或鬼督察照料。

尽管表现形式不同,具体内容各异,这些崇拜的核心就是对因果报应的信仰,即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说一时见不到效果,那是因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所以祈求者完全可以“今世不修修来世”,在下一辈子得到弥补。

中国早期的鬼神信仰、多神信仰没有能发展成宗教,本土产生的道教先天不足,外来的佛教越来越与中国本土文化和社会结合,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君主制度过于强大。

皇帝作为"天子"体现了天命和天意,而“天”,则通过太阳黑子、日食、彗星、地震等各种天象和灾异显示自己的意图和警告。皇权与佛、道、儒、鬼神早已合为一体,即使偶有冲突,如官府对某些民间崇拜的禁止、对某些宗教活动的取缔,也没有影响这种广泛的结合。

改朝换代或皇权的盛衰并没有改变这种格局,反而会产生新的方式,或者使之更加广泛。例如,满族入主中原后,不仅全盘承接了明朝的格局,还密切了与藏传佛教的关系,加封了班禅额尔德尼。

对外来宗教,只要它能服从皇权,主动适应中国的状况,就能得到容许,并为进一步传播获得空间。如利玛窦等擅自修改教规,宣称天主教与儒家学说暗合,容许信徒保持对君主、祖宗、孔子等诸多偶像的崇拜,所以不仅能在明朝生存,还赢得包括大学士徐光启在内的一批高官和社会精英的皈依,使天主教在中国有了传播的基础。

信仰源于人类内心最深层的需求

一种信仰能够在如此广大的范围内得到长期延续,证明它适应了中国社会和民众的需要,无疑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传统的延续起着积极作用。

尽管从秦始皇开始,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并逐步巩固,越来越具体和深入,但直到民国年间,政治权力的作用一般仅延伸到县一级,在发达地区才能延伸到部分镇、乡。法律条文堪称严密,但也无法贯彻于基层。

中国式的信仰恰当地填补了这些空白,与宗族、乡绅结合,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那时的乡村、山区、边远地区根本没有任何行政或军事机构,有的连保甲、乡丁一类治安人员也没有,更没有无所不在的员警和探头,要杀人越货易如反掌,而且几乎不会得到追究,但由于多数人相信因果报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还是不敢轻举妄动。

即使盗匪也不会过分,如谋财不害命,劫财时给苦主留下保命钱。又如孝道得以长期维持,表面看似乎是儒家学说和统治者宣导之功,实际上是信仰的震慑作用。不孝行为不仅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更会招致天罚。

由于报应可以追溯到前世,延续到来世,这种信仰也淡化了社会不公,缓解了贫富对立,调和了官民冲突。

个人和家庭的不幸和苦难可以解释为本人前世罪孽所致,或者是因此而形成的“命”中注定。他人之所以拥有财富、权力、地位、幸运是由于祖上积德或本人前世的孝行善行。

要改变这种状态唯一的途径是从此听天由命,逆来顺受,为本人修来世,为子孙积德。否则,下一辈子依然做牛做马,不得翻身。而那些奸臣、贪官、为富不仁、怙恶不悛的人即使能逍遥法外,生前享受荣华富贵,到了阴曹地府也会受到应得的惩罚,并且比人间的刑罚更加严酷。

神道设教固然不可避免造成迷信,甚至导致愚昧,但在中国历史上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

即使是在天灾人祸频繁、分裂割据不断、行政机构瘫痪、鸡犬之声绝迹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还不愿或不敢突破伦理道德的底线,尽量避免伤天害理的行为,或者还会良心发现,主要还不是靠孔孟之道,而是神道设教的效果,使因果报应的观念深入人心。

一旦这些观念都被作为封建迷信破除,又没有新的信仰替代,就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用之于政治斗争或理论争论或许能鼓舞信心,振奋精神,增加胜算,让普通人当作处世原则却会造孽无穷。

宗教为什么不能被取代

政治家并非不知道信仰的重要性,只是他们希望用政治信仰取代其他信仰。政治信仰的物件不能是神,只能是某种主义或某个人。但主义和个人是具体的,不可能十全十美,更不可能万能。如果说主义还能通过不断地修正或发展,使之长期保持神圣的话,但人总不能与时俱进到只有优点没有缺点,还得始终拥有常人所没有的能力和魅力,于是只能将人造成神。

政治信仰的确能起作用。且不说革命中的千辛万苦,就是内部的路线斗争或从未间断的什么斗争,按照常理无论如何是无法接受的,但信仰不需要求证,只要坚信其正确就行了。

政治信仰也不容易恢复。上世纪60年代的极端年代,我虽然已是中学教师,还是与其他“革命小将”一样,决心紧跟着闹革命,什么事都闻风而动,唯恐跟得不紧。《人民日报》发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后,不仅夜以继日贴别人“大字报”,还要引火焚身,鼓励学生贴自己大字报。但以后学校越搞越乱,社会上更乱,出现了很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乱象怪事。

人类历史已经证明,对社会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最简便易行的还是宗教信仰或准宗教信仰,如中国以往的神道设教、因果报应等。因为再强大的政治组织都无法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完全消除社会不公,也不能使每一个人避免不幸遭遇;再发达的科学技术也不能解释自然界的一切未解之谜;再英明的个人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再先进的理论也不可能指导任何实际。

而宗教和神却是全能的,物质上不能精神上能,今世不修来世修,此岸办不到的事在彼岸办得到,其他信仰能取代吗?

萧伯纳说:“宗教是世界上唯一真正的动力。”

自人类有意识以来,就有宗教的痕迹,宗教产生于人对未知的恐惧,让人脱离混沌状态,开始思考人与世界的关系。它让人懂得谦卑,懂得敬畏,懂得良知。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它守护了个人的道德底线,社会的基本秩序。

时至今日,在一切思想体系中,能对生命中最重大问题做最深刻思考的,依然是宗教。在我们被焦虑困扰的现代社会,宗教不仅不会过时,其价值反而更加凸显。

不止如此,宗教是内植于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如果不了解宗教,就无法真正理解西方文明。

宗教的智慧,随时向每一个人打开,需要的只是放下自己的成见。

---------
作者简介

葛剑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人文分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图书馆前馆长。

【图文来源网路,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