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的感动

今天看一视频,埃及街头一小伙子采访一位老人,老人手里拿着一个盛大饼的木架子,应该是给人打工扛大饼的。小伙子对老人提出了几个简单的问题,答对之后,小伙子要给老人发奖品,老人不停地说,求主改善我们的状况。他刚用身上仅有的五埃镑买了一块饼。当老人得知奖品是三千埃镑时,惊喜中的他却问,这钱是合法的吗?小伙子说是合法的。老人又问,我害怕这里边有非法成分,这钱真是合法的吗?老人追问这钱是从哪儿来的?此时的老人满脸愁容,甚至有些惊恐。小伙子问,刚才您还有说有笑,您是怎么啦?老人说,我在大街上走着走着就得到了三千块钱,我怕到后世因为这笔钱而被安拉清算。在小伙子的一再保证下,老人接受了这笔钱。

这是一个令我感动的视频,尤其是老人拿到钱不喜反忧的表情和那句直戳心窝的追问。小伙子看老人贫穷,想以答题的方式对他施舍。此举是为了照顾穷人的尊严,是智慧之举。老人答对得奖三千块钱,却问“这钱是合法的吗?”

这一追问,在我国文化语境中可谓是不会说话,你是受施者,如此反问岂不是要饭的嫌馍黑,让施舍者情何以堪。国人爱面子,易把简单的事搞的很复杂,说话要看对象分场合,否则就会被指情商低,甚至说你是犯傻。一个年轻运动员突病而亡,送葬的队伍中有两个年轻人,边走边说:人啊,说没就没了,太脆弱了。身后一弱智者说,你俩可要注意啊。结果此弱智者差点挨揍。其实,弱智者说的是明智话,那俩年轻人是糊涂人。

在信仰语境中,老人这一追问是对自己负责,他问出了穷人的气节、尊严和底线。即,不接受非法施舍,避免后世被清算。

从沙雷尔角度看,富人施舍的钱分两种,一是纯非法所得,如赌博所得,抢来的等,穷人不能接受,因它是纯污秽,没法洁净,反而会殃及自身。二是含有非法成份,则可以通过施舍来洁净。老人的追问是对自己负责的底线思维。

伊玛目安萨里在《伊哈雅伊》中指出,富人施舍不是找穷人,而是找恩人。言外之意,施舍分两种:平面的与立体的。平面的施舍是寻找穷人,即富人以施恩者的姿态施舍,并盼望来自穷人的媚躬与感谢,穷人的怠慢,甚至与其不和者的亲近都会让他不悦。而立体的施舍是找恩人,富人深知自己的财帛中有污秽,心灵中有不洁,犹如体内有毒素,需要找人帮忙排出来。穷人接受了我的施舍,意味着我原本吝啬的心灵和有杂质的财帛因他的受施而洁净。所以,穷人是富人的恩人。

这个视频反映了两个贫富个体之间的和谐画面,尽管它不能真实地反映埃及整体社会的贫富关系。但这一视频显示,贫富之间有一条无形的纽带维系着。从俩人不时地念“الحمد لله”(万赞归主)即可看出。富人给穷人钱,穷人不感谢富人,而是感谢主,富人不生气,不争理,也跟着说“万赞归主”。说明彼此之间一致的身份认同,即,都是造物主的仆人。另外富人给过钱之后,穷人给富人做“杜哇易”(祈祷),富人不停地念“阿米乃”(求主接受)。你会发现他俩之间有“利益”往来。即,穷人需要富人的物质施舍,富人需要穷人的虔诚祈祷。这种依赖是相对的,对造物主的托靠是绝对的。这就是彼此之间的“纽带”。

此纽带虽不能缩小彼此之间物质的差距,却能拉近情感层面上的心理距离,从而使贫富之间互补相生、和谐共存,虽贫富分化也不易导致仇富笑贫。

【来源:怀清守真】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